新闻观察:信息智能化需兼顾“适老与友善”

厦视直播室 2020-11-27 21:06:13

2020-11-27 21:06:13

动动手指完成在线服务对年轻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部分老年人可能就是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近期,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在银行被抬起做人脸识别、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无法交医保等事件,引起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在昨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负责人纷纷拿出“实招硬举”,权威解读“适老化”改造该如何改。

据介绍,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人,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日益显现。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个《实施方案》的核心,简单归纳就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第一类就是要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的服务通道,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在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和照顾到各类社会群体的需求,整个社会都要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

在医疗方面,国家卫健委表示: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码”成为通行必备,却也成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的出行阻碍。交通运输部介绍,各地落实“健康码”分区分级查控措施时,应当保留人工服务,并且指导地方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

日常出行中,为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手机也能打车。交通运输部要求:要保持电召、扬召服务,鼓励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降低操作难度。特别是在医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场所,推动设置临时叫车点,设置一键叫车人工按键,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此外,针对一些服务场所拒收现金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通过暗访、巡察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一些拒收现金主体,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

而在网站APP适老化改造方面,《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对此,工信部表示:已经筛选近百个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活娱乐、网络购物、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在字体大小、字体色彩、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还将从技术创新、产品服务供给等环节着手,营造全社会共建信息无障碍的良好氛围,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共享信息发展成果。

【新闻观察:信息智能化需兼顾“适老与友善”】

这段时间关于社会生活信息化之后造成老年人生活困扰与不便的新闻越来越多,现在国办的这个方案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你怎么解读?

信息化智能化普及很快,应用场景正在规模化落地。而且可预见的是,这种转型会成为一种常态。但同时,它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在加大。现在看最明显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安全,这个大家都关心,还有一个就是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不适应。目前看要改善两个问题并不存在结构性的难题,都可以通过发展模式和技术改进来解决。但确实需要发展导向的纠偏。节省时间与提升效率是信息智能化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你得给原有的传统方式逐步推出的机会,一刀切的抛弃不太现实。

我们依旧需要保持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这是友善社会的基本特质。友善社会,就是在规则之内,不强迫接受某种生活方式。而老年群体有他的特殊性,特别需要友善地对待。我们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情况比较复杂,更需要兼容并蓄。这就要求在每个社会生活细节中,去展现这种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怀。信息化的当下,多提供给这些人群以传统的选择,哪怕牺牲一些时间和效率,就是一种友善,更是尊老爱幼传统的体现。

社会生活转型在信息智能化的加持之下还将发展很快。这里我们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但同时我们的社会也正在较快地进入老龄化。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将较长期地处在这种创新引领与适老普及的兼容模式。不要把这种现实看成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想清楚这一点并不断寻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大概也将会是今后较长时期的一种常态,也会是一种机会。对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