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读两岸》(四):浮沉彼岸 1949大迁徙

两岸新新闻 2020-11-26 22:36:25

2020-11-26 22:36:25

半个多世纪前,在国共内战的炮火下,一场惊天动地大迁徙洪流,席卷中华大地。数百万人离乡背井,骨肉分离,被时代的洪流挟裹着,越过茫茫海峡,在那个名为台湾的小岛上,等待未知的命运。这段历史,也成为了许多电影取材的背景。今天的系列报道《看电影 读两岸》第四集《浮沉彼岸》,我们一同透过电影镜头,回望七十多年前的那段离乱岁月。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上》在2014年上映,再次勾起人们对1949年太平轮事件和两岸流离人生的记忆。

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国共内战中全面溃败,在隐约可闻的隆隆炮声中,昔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上海滩,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躁动。

1949年1月27日除夕前夜,一千多名乘客陆陆续续从上海黄浦江码头登船,他们中有期待与台湾的亲人共度春节的旅客,也有因为对新政权感到恐惧,想跟随国民党政权继续逃亡台湾的旧官吏、士绅、商贾等。

时维乱世,一票难求。据台湾学者林桶法统计,1948年底往返于上海与基隆的轮船数量激增,最多的一天,竟然高达55艘。作为除夕夜前最后一艘前往台湾的"太平轮",坊间对此自然是趋之若鹜。那一夜,严重超载的太平轮为逃避宵禁,没开航行灯,也没鸣笛;为了怕被军方拦截,太平轮改变航程,抄小路,往前快行,然而悲剧,随之而来。

超载43吨的"太平轮"于晚间23时45分,在舟山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太平轮"在45分钟后沉没,船上近千人罹难,只有34人被澳洲军舰"华尔蒙格号"救起生还。

《太平轮1949》作者 张典婉:生还者有一个叶明伦先生,他形容过那个过程,他说他漂在一个桶子上,然后一个拉一个 一个拉一个,可是太多人了,又太冷了,又没有什么救生设备,就一下子就沉了,主要是冷,寒风刺骨。

"太平轮"海难只是时局剧烈变动下的一个插曲,在1949年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在这场大迁徙中,类似的生离死别,何止百万。

那一年的冬天之后,在大陆,在台湾,有无数的家庭,因为随后而来的大迁徙而离散。

纪录片《1949大迁徙》,真实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大量迁徙民众往南方港口聚集,开始了一波波颠沛流离的岁月。那时,大陆沿海的每一个重要港口,类似太平轮这样的生死离别,也在日复一日地上演。

微电影《乡情》:长官,求你,放了我男人,放了我男人吧,求你了,求求你了长官。国荣!国荣!放开我!

1950年,国民党军一路退至福建沿海的东山岛,一夜之间掳走了铜砵村的147名青壮年,强行让他们加入国民党军队,带往台湾。微电影《乡情》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往事。一场人世浩劫,制造了"寡妇村"的悲剧典型,这一世上罕见的感情重创,深深烙进了几代人的心灵。

漳州市东山县铜砵村村民 蔡梅花:他(丈夫)被抓走当兵,儿子1岁,女儿5岁,只剩下我们母子3人,我出去做工,还要煮3顿饭,粥煮得稀稀的。

在盼望亲人归来的漫漫长夜里,铜钵村的91位妇人,只能一边织着渔网,一边以古老的册歌调吟唱着相思曲。

门前海水平波波,哪知人间有银河。多少年来断七夕,何时鹊桥接阿哥?

1949年前后,有超过百万人随蒋介石迁移台湾,成千上万的家庭就这样匆匆分别,而一松手,就是一辈子。

《太平轮1949》作者 张典婉:就是历史里面,我们竟然就在历史的漩涡里面滚动,战争,我们都不希望它存在。

如果没有战争,我们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离散的记忆让人垂泪,大时代中斑驳的旧影令人动容,也许伤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次愈合,但两岸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伤痛,唯有如此,才能让悲剧不再发生。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