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找对路子 迈开步子 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求是网 2020-11-23 11:06:30

2020-11-23 11:06:30

秋末冬初,天高气爽,大别山区盛开的油茶花一层层、一簇簇,呈现别样山乡风情,大巴车一辆接一辆驶进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的司马光油茶园。

“我们也是老区的,是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的,听说这里有条‘好路子’,我们来取经,”来自江西于都的参观者告诉记者。

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信阳,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却也曾因闭塞落后,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辖县均为贫困县的省辖市。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提出了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重托。信阳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重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特色扶贫路。

如今,巍巍大别山苍翠依旧,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地制宜找对路子

眼下的司马光油茶园里,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抱子怀胎”,满树翠叶衬着雪白的茶花和棕红的茶果,与不远处的龙山湖交相辉映,愈发灿烂迷人。

油茶果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十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山。“光山县地形以丘岗和浅山区居多,气候干湿适宜,很适合种植油茶树,但油茶树一般3年挂果、7-8年才能丰产,村民们不愿种,都外出打工了,这上万亩丘岗地要么种植效益不高,要么就被荒弃了,”信阳市政协副主席、光山县委书记刘勇介绍说。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近年来光山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油茶为突破口,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光山县成立了第一家油茶企业,先后从6个村流转荒山发展油茶,形成了司马光油茶园产业基地。基地与周边贫困农户签订用工协议,在基地建设、管理等方面优先聘用贫困群众。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联动机制,实现了各方共同受益。如今司马光油茶园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就近就业3000余人,帮扶贫困户1800多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800元。

农民在司马光油茶园干活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进油茶园干活,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以前是贫困户,生活不好,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顿顿能吃肉。”72岁的陈文珍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后,在油茶园里干活,每年收入3万多元,望着满山硕果盈枝的茶树,她欣喜地说,“荒山变金山喽!”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司马光油茶园,考察了解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推动脱贫的情况后指出,“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总书记对我说,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加油干!”司马光油茶园负责人动情回忆。

司马光油茶园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做优做大油茶业,今年年初,总投资3.5亿元、占地102亩的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投产,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正式上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加工油茶籽可达3万吨,标志着光山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迈出了一大步。

“别看这小小油茶果,可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是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有了现代化的生产线,真正是把油茶吃干榨净了!”油茶园负责人乐呵呵地推介说。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自身特色相结合,光山继续大踏步向前走。目前全县已种植油茶25万余亩,油茶不仅成了当地近30万农民的“幸福树”、“致富果”,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油茶、茶叶、花木、杂果等主要林地面积达到66.5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超过45%,优良的生态吸引着远近游客纷至沓来,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朴实地道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

信阳市浉河区茶园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多彩田园”织就美好生活

光山油茶的发展,是信阳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了“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户”、“美丽乡村+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建成示范基地近2000个。

信阳市浉河区茶园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县田铺大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了农村经济。

——平桥区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打造了一批特色村落,引来了八方游客。

——浉河区作为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扎实做好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和茶旅融合大文章。

——潢川县大力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的“稻虾共生”模式,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

——淮滨县借助弱筋小麦种植区位优势,整村推进、连片种植,达到弱筋小麦产业扶贫全覆盖。

......

信阳市浉河区茶园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信阳各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一幅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多彩田园”新图景正在信阳全面铺开。

通过“多彩田园”产业扶贫,信阳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2020年2月,信阳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信阳贫困的帽子摘了,但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不会动摇,”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指出,下一步信阳将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基础上,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信阳市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区 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老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信阳时留下的殷殷嘱托,正依靠一个个特色产业构筑更美好的未来。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