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记忆(四)村之兴:新渔民的“美好时代”

特区新闻广场 2020-11-16 21:58:36

2020-11-16 21:58:36

随着海洋生态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强,厦门持续推进渔民上岸、传统渔业退养,厦门的渔民“靠海吃海”也吃出了新滋味,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积极转产转业,转出了新路子,迎来了新渔民的“美好时代”,更见证了厦门渔业的转型升级。

厦门翔安大嶝岛,陈清坤的鱼塘就藏在这片厂房里。40个大水箱里养着四万条龙胆石斑鱼。喝干净海水,吹恒温空调,吃进口饲料,这些龙胆石斑鱼长得“黑黑胖胖”,秘诀就是运用德国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技术。这么多鱼在水里吃喝拉撒,都能保持水质干净,这八个生化滤桶功不可没。

厦门清坤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副总经理 陈志钦:通过粪便处理,一些鱼的粘液通过生化滤桶自然演变的过程,可以把我们水质不好杂质去除掉,达到最好的水的状态。

陈清坤是大嶝长大的讨海人,三年前,大嶝海域开展退渔退养,经过专家的指导,老陈改造了闲置的紫菜育苗厂房。四百立方米的海水循环使用,每天只需补充5%自然蒸发的海水消耗。因为生态养养殖,石斑鱼肉质紧滑甜鲜,老陈对上市销售充满信心。

厦门清坤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清坤:我们就是希望这个能在市场上得到好评,带领我们这一些身边的渔民,一起发展循环水养殖,大家一起致富。

大嶝岛的老陈借发展绿色养殖“上岸”。而在不远处的翔安澳头社区,53岁的蒋海勇则乘着“渔村振兴”的东风,把转型的路子越走越开阔。

清晨七点,老蒋和妻子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把昨晚采购的海鲜送到澳头的各个海鲜餐馆。

2006年退渔上岸,蒋海勇做起了海鲜贩卖的小生意,主要供应菜市场。近几年,澳头打造休闲渔业,发展乡村旅游,不少上岸渔民、创业青年做起了餐饮、民宿。如今,老蒋的海鲜就专供这里的海鲜餐馆。来澳头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渔村变美了,渔业升级了,老蒋们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红火。

翔安新店镇澳头社区海鲜商贩 蒋海勇:(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啦,都有人组织车在这边旅游,一日游嘛,澳头一日游嘛。

如今,翔安澳头还在打造渔港产业经济综合体,未来将力争建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有了港口优势,蒋海勇准备引进更多的远洋鱼产品,也考虑把生意做到全国。

对于渔民们来说,上岸意味着要转型。厦门积极推动转产培训,帮助渔民们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思路,成为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新渔民们在观赏渔业、休闲渔业中谋发展,在互联网销售、水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中寻突破,也在厦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大潮中重新“下海”谋新生。

集美大学副校长 福建省水产学会副会长 谢潮添: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厦门的社会经济结构快速发展,这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这些退养的渔民如何妥善来解决?保证他们能够融入到城市化里边,这个是厦门市做好“三农”工作,然后落实海洋发展战略,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思明黄厝打造爱情主题的旅拍小镇,湖里凤头打造滨海特色民宿,同安后田变成了文艺青年的艺术实验厂,厦门的渔村,因海而生,也将继续因海而兴。深耕海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从岛内到岛外,厦门渔村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渔民的“美好时代”正在启航。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