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曲艺研讨会今召开 两岸专家共话非遗传承与创新
今天(13日)上午,2020年厦门市曲艺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举行。两岸曲艺专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交流探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长铃:有很多人都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都是遗产,那是过去的东西,非也,传统跟当下从来没有断裂过,我们要把传统和当代融在一体。
如何把传统和当代融于一体,让非遗"活"过来、"火"起来?与会专家认为,艺术家既要上得了殿堂,也要下得了广场,非遗文化要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厦门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张国雄:这个既可以文化惠民,老百姓听了乐哈哈,又讲好厦门故事,讲好闽南文化。
台湾南音名家卓圣翔,一生致力于南音的采集、整理、推广等工作,在今年5月获评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指出,南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它的传承与创新,难在作曲。
台湾南音名家、厦门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卓圣翔:我们这个学校没有(南音)作曲系作曲班,南音要深一层的学习就会比较有困难,如果不会作曲,就是等于不会曲牌。
作为福建省首批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台湾同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认为,要将非遗跟文创、新媒体做结合,才能让非遗借助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播。
台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 施沛琳: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它做成一个动画怎么样,做成一个漫画怎么样,然后因为你做成动画和漫画,它变成类似一个多媒体视频的角度,这种流行短视频,那是否传播就变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