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 致敬最可爱的人——他们心中的赤忱不会老去
编者按: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200多名新华社记者行程数万公里在全国寻访了70位志愿军老战士。这70位在世的志愿军老战士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百万将士。
70张照片,凝结了70个瞬间,讲述了70个故事,让人铭记那段气吞山河的壮烈历史,永远记住英雄的模样,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从11月9日起,我们陆续编发参与采访这些志愿军老战士的记者撰写的采访手记,让我们和记者一起,回到那些采访现场,走进英雄们的内心世界。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新华社记者颜麟蕴(右)和同事在采访拍摄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
致敬最可爱的人——他们心中的赤忱不会老去
新华社记者颜麟蕴
采访老兵,就是在记录历史。
10月19日晚,我接到拍摄抗美援朝老兵徐振明的任务,时间仓促,只有2天时间。
从小听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旋律长大,在课本上学过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故事,也曾看过鸭绿江的滔滔江水和千疮百孔的断桥。但第一次能见到“活历史”,能听到老兵爷爷讲述过去的故事,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他们,我激动万分。
在此之前,我只有在学校里学习过理论上的布光技巧,“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没有任何棚拍经验的“菜鸟”记者即将面对着95岁高龄的老英雄。时间紧,任务重,是否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无愧于肩上的责任?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挑战。
准备
战士上战场前,武器是关键。此次采访,不仅任务重,设备更重:两个摄影包,三盏打光灯,柔光伞,幕布及支架……两个人要带着7大包器材。
考虑到徐振明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把拍摄地点定在他家里,这意味着我们要在老人家里建起一个临时的摄影棚。同事开玩笑说:“不会搭摄影棚的摄影记者不是好建筑师。”
↑新华社记者颜麟蕴在查看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的相关资料。
内容准备更为重要。从接到采访任务起,我一直在了解徐振明老人的故事:1942年,徐振明在山东老家参加八路军,那时他不到17周岁,在日照、诸城、高密、莒县等地都留下了他与日寇战斗的足迹。在莒县阻击日寇突围的一次战斗中,他被炮弹击中背部,苏醒后坚持参加战斗,荣立一等战功。日本投降后,徐振明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年10月,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战斗,并再立一等功。退伍后,老人与儿子一起为杨靖宇将军守陵60余年……军功赫赫、戎马一生,徐振明老人的故事令人动容,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 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
老人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他身上蕴含着两种让人可歌可泣的精神:战场上的英勇和退伍后的坚守。于是,我在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基本的拍摄想法——用勋章来表现老人的成就,用光线的配合来表现老人的情绪,再加上老人的动作和与周围人的互动,介绍老人的经历和背景。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在拍摄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在房间里把灯架好,背景布置好,根据我们脑海中的想法和规划,一遍遍地“演习”:无论是灯的位置、色温还是灯的亮度都经过反复测试。
困境
万事俱备,可没想到的是,此次采访难度远比想象大。拍摄前一天,我们到老人家中,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告诉我们,老人身体状况不如以往,除了早上的时间身体状况好一些,其他时间都需要睡觉和休息,拍摄时间极其有限,录制视频同期很困难。
↑ 在家中的徐振明老人向到访的新华社记者挥手致意。
为了尽可能压缩拍摄时间,拍摄当天清晨7点左右,我们就到达徐振明老人家中。清晨,徐振明正在吃早饭,他拿着碗,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可等他穿上胸前满是军功章的军装,老人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整个人透出一种庄重的气质。
搭好影棚,拍摄开始了,不久,老人就显出疲惫:坐在轮椅上,眼皮渐渐沉重,慢慢地闭上眼睛,睡着了。
↑ 在采访过程中,徐振明老人睡着了。
我处在两难境地——既要完成拍摄,又不能为了拍摄而不顾老人95岁高龄的身体状况。怎么办?
正当我们因为拍摄无法继续进行而焦虑不堪时,转机出现了。
老人的儿子徐永军和父亲一起守护杨靖宇陵园62年。在老人睡着了之后,徐永军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跟我们聊起来父亲的故事。
当听到徐永军讲到父亲在战场上的故事时,徐振明老人缓缓睁开双眼,他目光闪烁,好像在回忆战场时的情形。
徐永军问父亲:“爸,您后悔参军不?”
徐振明老人鼻子一紧,眼里泛出了泪花,随后他用坚定的语气,努力地说:“不后悔!”,并同时艰难地举起右手,对着镜头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随时观察着老人情绪变化的我,立刻记录下这个瞬间。
我也趁机在一旁问到:“徐爷爷,您最喜欢身上的哪个勋章?”
老人没有说话,把手伸到胸前那枚已磨损得褪色的“抗美援朝纪念”奖章上,一直抚摸着……
↑ 徐振明老人抚摸着军功章。
聚光灯熄灭,拍摄结束,这段采访经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我想起了那些跟随部队入朝作战的新华社前辈们,他们不畏生死,忠实地履行时代记录者的职责。今天,我们有幸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英雄的面孔……这也是在记录历史,记录着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时间会苍老了英雄的容颜,可他们心中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忱却从未老去。
↑ 新华社记者颜麟蕴(右)和徐振明及其家人在小区里遛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