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团队培育出全球首个大黄鱼抗“白点病”新品系
大黄鱼通体金黄,肉质鲜美,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鱼类。但是长久以来,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容易爆发“白点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污染了海洋环境。近日,厦门大学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显著提升了大黄鱼抗“白点病”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大黄鱼抗虫新品系有望面世。
白点病是由单细胞原生动物刺激隐核虫,寄生在海水鱼类的体表部位,从而引发的一种海水鱼类疾病。这种疾病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对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危害。由于海水养殖环境的开放性特征,很难杜绝感染。加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方法,刺激隐核虫造成的白点病,就成为了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控中的“卡脖子”难题。
201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和宁德一家水产公司开启产学合作,运用基因组选择技术,提升鱼类的抗病能力,构建了大黄鱼刺激隐核虫攻毒和宿主抗虫性状测评体系,2019年,科研组获得了首批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选育系后代。随后的抗虫性状测评表明,在1000个刺激隐核虫幼虫实验鱼的感染浓度下,抗虫新品系在96小时感染周期中的存活率为62%,而未经选育的对照系的存活率仅为26%,相同条件下通过基因选育的大黄鱼抗病能力提升了两倍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得了抗白点病的关键性成果。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 徐鹏:如果能够将这种抗病能力强的大黄鱼在产业链进行推广应用,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减少药物残留,对养殖海域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