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门”(四):厦门先行先试 “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融合之"门"》。四十年风雨如晦,四十年筚路蓝缕,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从2015年起,陆续开通了中欧、中亚、中俄班列,2018年12月,"丝路海运"在厦门港成功启航,厦门成为"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唯一枢纽城市。如今,透过海铁联运,"海丝"与"陆丝"在厦门实现了东西双向互济,而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也搭上了这趟快运,享受着"丝路"交通带来的交通红利。
这是台企厦门冠捷厂区普通的一天,六千多位员工加紧赶工,循"丝路海运"运来的海外液晶面板,在这里先被加工成液晶显示板,最后再搭乘中欧班列,被运往波兰,组装成液晶电视。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厂区物流管理资深经理 王为弟:"丝路海运"(运来的液晶面板)进来工厂之后,我们做了一些加工之后就可以透过每周一个专列这种安排及时地把货发运到我们欧洲的波兰工厂,满足我们海外工厂的生产需求。
作为福建地区使用中欧班列最频繁的台企,厦门冠捷每星期五都订下了一列从厦门始发的中欧班列,比起传统海运,一趟就能节省两周的时间。在波兰当地,液晶电视整机进口需要缴交14%的关税,而进口液晶显示板则是采取零关税政策,快捷的交通让生产分工更趋良性合理。
这条通往欧亚大陆的陆路,见证了厦门作为班列始发地的区位优势、过境时效,大批的货物经由海运通过厦门过境中转,或者在厦门代工生产。开行五年来,中欧(厦门)班列762趟货物专列载着56486标箱货物,带来高达155亿元人民币的贸易额。即便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从厦门开行的中欧班列在5月9日就突破一百列,时间上比去年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 李旸:厦门中欧班列于2019年1月的时候,落地了台湾过境货物的操作,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这种过境模式,已经使用了最新的通关模式。
因海而生,向海而强,中欧班列在厦门演绎出跨越海峡的运输模式。2016年4月,首单台湾货物通过"中远之星"客货滚装轮抵厦门港,转运欧洲,标志着中欧班列将起点延伸至台湾,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大通道自此形成。从陆路到海路,厦门建设"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南:台湾输往欧洲美国的一些产品,它现在可以从高雄过来厦门,再装上厦门的干线以前是我们福建货,通过厦门去高雄转上欧美干线,现在倒过来是厦门港跟欧美干线,服务于我们台湾地区的货物。
开埠百年,时光荏苒,厦门港一再被赋予裕国通商的使命。2018年12月,厦门率先开行"丝路海运"航线,2019年成立"丝路海运"联盟,成为大陆首个面向"一带一路"航运的国际综合物流与服务平台。目前,已发布5批共计6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完成超过3500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到185家。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南:沿着我们的中欧班列,把我们中亚东欧的货跟我们东南亚航线,还有东北亚像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这些货,在我们厦门港聚集,实现"海丝"跟"陆丝",在厦门的无缝对接。
2019年10月,俄罗斯回程货物在厦搭乘"丝路海运"运往越南,这是中欧(厦门)班列回程货物首次通过"丝路海运"前往东南亚国家,自此,"丝路海运"与"中欧(厦门)班列"完成深度融合,实现无缝衔接,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际的国际贸易新通道。借力"丝路海运",台商台企也迎来新机遇,截至目前,已经有货值超千万美元的台湾货物,搭上海铁联运的"快船",抵达货主手中。
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 李旸:厦门是全国唯一的"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的枢纽城市,这也是我们班列现在运营的最大特色,现在台湾的客商主要是以电子企业为主,接下来我们也会在这条线路上,寻求更多的代理商去开展海铁联运模式。
"海丝"与"陆丝"以连促通,以商串联欧亚大陆,厦门也从国家交通运输的神经末梢,蝶变成国际物流的中转站。如今,越来越多像厦门冠捷科技这样的台企,加入到"丝路海运"的成员中来,见证着"一带一路"陆路与海路的双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