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看厦门:四十不惑,厦门再出发

厦门广电网 2020-10-21 21:14:12

2020-10-21 21:14:12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年来,包括厦门在内的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回顾厦门经济特区从海防前线到开放前沿的40年。

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厦门湖里划出一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经济特区。由此,厦门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紧接着,厦门对经济特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厦门的创新开放之路,每一步都坚定有力、敢为人先。

1982年,厦门经济特区独资设厂的第一位外商——印尼华侨陈应登;

1983年,全国第一个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

1985年,厦门设立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40年间,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13.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9年397.84平方公里,扩大了近28倍。第一座跨海大桥、第一条海底隧道、第一条海景地铁、第一条融纳山海的空中步道……一个个具有全国指标性意义的项目,见证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与改变;一批批建设者、一个个平凡人,为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40年间,厦门的地区生产总值从6亿元增长到近600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6元增长到5万多元;截至2019年,厦门经济外向度达到107%,累计有63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在厦门投资114个项目。

火炬产业区内,ABB的自动化设备正高速运转。产品成型下线后,将从厦门出发,运往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ABB是首家进驻厦门经济特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在火炬高新区。如今,这个仅占厦门面积2%的园区,却贡献了厦门43%的工业产值。

创新改革始终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词。环岛路沿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聚集两岸金融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大楼,就是在这里,厦门对外发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厦门自贸片区,今年正好5周岁。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到商事登记“一照一码”改革,从率先推行“信用三公示”,到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5年来,这里累计推出426项创新举措,共有30项厦门经验获全国推广。

现场:“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

这句亲切的广播语,将厦航与“鹭岛”厦门紧密相连。这个伴随特区成长起来的航空公司,如今机队规模已经超过200架,是中国民航唯一连续33年保持盈利的航空公司。今年,厦门始发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已经达到21条,形成了一个以厦门为核心,辐射东南亚、东北亚,联通四大洲的航线网络。

特区建立初期,厦门港只靠泊渔船,经营小额贸易,如今,这里往来着繁忙的集装箱巨轮,延绵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今年刚迎来世界最大的新一代集装箱船。现在,厦门港已经成为全球第十四大港,开行的“丝路海运”命名航线51条,通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大港口。

“海丝”货轮扬帆起航,“陆丝”班列同样川流不息。厦门自贸园区内,中欧(厦门)班列的“钢铁巨龙”正从海沧铁路货场出发。目前,厦门已开通中欧、中亚、中俄班列线路,通达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

联通五洲的交通网,大力畅通了供应链物流通道,国贸控股等世界500强企业,正沿着这些轨道为国内外10多万家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水清岸绿的筼筜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很难想象40年前,厦门人在筼筜湖畔掩鼻而过。立法管护、截污清淤、引水导流、岸边造景,40年间,筼筜湖的蝶变,是探寻厦门高颜值“密码”的一扇窗。今年元旦,全长23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正式开放,徜徉其上,如入画中。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特区高颜值的底色,靠人绘就。超过70万名注册志愿者,让厦门连续5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垃圾分类评分8个季度全国第一,生活在厦门的每个人都精心呵护城市的美好。

时光疾驰,梦想不老。四十不惑,厦门再出发。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