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讲清民法典中的“义务、风险和责任”

中国新闻网 2020-10-19 12:51:51

2020-10-19 12:51:51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国各级法院民事一审新收案件从2013年的778.2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1385.2万件,年均增长10.1%;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民事一审案件结案标的额达21.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3.7%,在此期间,法院依法妥善审理离婚纠纷1011.6万件,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监护、探视等民事案件73.8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正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与会人员认为,报告中的数据既体现了民事审判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效,也凸显了民事案件数量长期高位运行导致审判压力较大的现实问题,亟需从源头治理“案多人少”矛盾。

与会人员对此提出多项建议。比如,要向全社会讲清楚民事主体的义务、风险和责任。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说,民法典不仅是“权利宝典”,更规定了义务、风险和责任,把这些讲清楚有助于减少纠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鲜铁可建议进一步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抓紧清理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等。

又如,建议启动民事诉讼收费相关规定修改。江必新说,提高收费标准并不会妨碍诉权行使,却能起到抑制滥诉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苏军也有相同看法。他说,既要降低诉讼进入的门槛,但对于进入诉讼、占用司法资源的案件也要提高收费,同时大幅降低调解案件的收费,用经济手段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

再如,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报告称,浙江法院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加强诉前矛盾化解,2019年新收民事一审案件首次同比下降1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钺锋建议推动电子诉讼业务,完善司法大数据资源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民事审判中的海量数据,智能化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由此提升民事审判工作服务社会治理的水平。

分组审议中,与会人员还强调要完善民事审判工作监督机制,切实强化案件质量评查,严格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厘清正当监督管理和干预过问案件的界限,完善案件的监管全程留痕机制,切实解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鲜铁可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