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门”(一):爱拼才会赢 台商与厦门特区共成长

两岸新新闻 2020-10-15 22:29:47

2020-10-15 22:29:47

40年前,面对国家未来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先行者们凭着"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的敏锐判断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壮志豪情先行先试,推动中国踏上开放发展的豪迈征程。而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凭借通达陆海的便利条件和西接大陆、东邻台湾的区位优势,成为特区政策"先行者"之一。在我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中,厦门经济特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台而设",凭借对台区位优势先行先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融合之"门"》,带您回顾40年来厦门对台先行先试的特区足迹,分享台商台胞们与特区共成长的故事。

今天第一集,我们一起聚焦两岸经贸合作。40年来,厦门牢记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特殊使命,积极践行"以经促政、以民促官、以通促商、以点促面"要求,全面推进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厦门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大城钢结构(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商 李志功:我到海沧来,看到几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台商投资区",我想那应该来这边投资了,这已经告诉你,台商就来这里。

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成为大陆设立最早、规划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李志功是第一批到海沧投资创业的台商之一。在当年大陆钢结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李志功成为"吃螃蟹第一人",从台湾引进机器设备,并带来一批资深专业工程师,在海沧台商投资区建立起一个"钢结构王国"。

大城钢结构(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商 李志功:我是台商里面第一个拿到,中国大陆一级建筑资质的,算是第一个,所以我们在开拓大陆的市场上,就变成没有阻碍,也变成合法,这方面也是非常感谢政府,积极的支持和培养。

在厦门,随处可见大城钢结构公司的作品:厦门卷烟厂、厦门造船厂、东南航运中心、银鹭集团等。李志功说,近年来随着大陆钢结构市场逐渐饱和,公司在政府的引导帮扶下,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引进自动化、环保节能的生产设备,并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从创办至今,工厂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年产量逐年增长。忆往昔峥嵘岁月,和特区共成长的李志功感慨:一切辛苦都值得。

大城钢结构(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商 李志功:厦门那时候的红绿灯不会超过5个,我到工厂要经过的不是新阳大桥,是新阳海堤,那个海堤两部车要交汇,都还有点困难,包括我曾经参与厦门造船厂的建设,我的构件要经过田边的小路,要这样子弯过去,还好有坚持下来,换到现在,我有办法照顾这么多员工,包括他们的家庭,我自己的子女也都愿意留在厦门,从读书到就业,日子现在过得,我是认为,如果当时我留在台湾,应该没办法这么好,一切还是非常值得的。

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总监 在厦台商 陈理邦 VS 记者:这是我们的油罐区,我们2017年投产的时候只有17个油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增加了10个,达到27个油罐,在短短三年之间,产能增加非常大。

台湾佳格厦门葵花油项目同样落户海沧,它是厦门自贸片区首个受益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的台资项目,这里有目前大陆最大的全自动精炼葵花籽油生产线。该项目负责人陈理邦来自台湾,他告诉我们,2015年11月,台湾佳格食品集团签约厦门时,当时的厦门自贸片区还是一片荒地,但仅用了一年多时间,2017年5月,项目就正式投产了,"厦门速度"令他非常惊讶。

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总监 在厦台商 陈理邦:我们工厂建设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我们不是单体建完才进设备,我们是单体在建设过程中,设备就要一并进入,所以面临到很多不同的问题,政府会协助我们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创造"佳格速度",一年之内就可以投产。

陈理邦表示,佳格90%以上的原料毛油来自乌克兰,厦门作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和配套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总监 在厦台商 陈理邦:工厂在这里成立之后,整个大华南区域的业绩也不断地在稳健成长,对比去年跟今年,今年虽然是疫情的一年,但是也得益于政府,自贸片区的大力协助,我们的市场销售面还是持续20%在成长,今年(产值)肯定破十亿 十一亿(人民币)。

爱拼才会赢,任何伟大的梦想都能在厦门经济特区拼出来、干出来。四十年来,"敢吃螃蟹"的台商用拼搏实干一起为厦门经济特区助跑"加速度"。借由厦门台商投资区的窗口,台商完成了第一波以轻纺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第二波以石化为代表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以及当前以光电、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一波产业转移。"大厦之门"开启了"开放之门"、"交流之门"、"融合之门",如今,厦门已经发展成为两岸产业对接的重要基地和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场,厦门口岸的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等进囗量稳居大陆第一,是大陆对台最大外贸口岸。截至今年6月,厦门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含第三地)8060个,实际使用台资116亿美元。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上工业总产值1/3。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蔡庆丰:40年前,地理和区位因素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禀赋,但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进步,时空被极大地压缩,因此厦门未来的发展,既要面向海峡,更好地发挥与台湾的五缘相通,在高科技领域 高端制造业,以及文创和服务业这一块加强合作,实现因台而兴,同时,厦门也要跨越海峡,直面广阔的太平洋,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到全球的经贸和金融合作,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定位,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高质量地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