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今日公映!背后功臣女排“前国手”是咱厦门人
今天,备受期待的影片《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就要在全国公映。热盼已久的球迷、观众终于可以走进电影院,通过电影重温热血的“女排精神”。
影片上映在即,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总教练何云舒更是难掩激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位出身于“排球世家”的女排前“国手”被聘为影片的技术总指导,参与到演员选拔、训练、配音指导等工作中。
“等了很久,盼了很久,相信这部电影一定可以激励又一代人!”日前,何云舒接受专访,讲述她参与影片摄制的故事。
何云舒
何云舒(左)在剧组与陈可辛导演探讨
从北京到厦门
剧组千里迢迢“找上门”
“您好,请问您是何云舒老师吗?我是《中国女排》(《夺冠》原名)电影剧组的副导演。我们通过相关体育部门的推荐,想请您来当这部电影的技术指导。”2019年6月1月下午,正在场边盯着孩子们练习发球的何云舒突然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剧组为何会千里迢迢地从北京找到思明,找上何云舒呢?这还得从何云舒与中国女排的不解之缘说起。
何云舒出生在一个排球世家。她的母亲苏彩霞是鼓浪屿走出的中国女排前“国手”。作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女排主攻手,苏彩霞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排人。耳濡目染之下,何云舒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排球天赋。
1989年初,何云舒正式进入国家队,和队员们先后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亚军、世界杯季军。如今,何云舒的女儿李西莹也投身于排球运动。今年17岁的李西莹正在为上海青年女子排球队效力。一家三代排球人,是国内排坛少有的佳话。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她的“触电”经历。2016年,何云舒就为《青春抛物线》担任过排球技术顾问。这样的“跨界”背景,再加上许多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无法脱产进组,让剧组认定何云舒是技术指导的不二人选。
其实,在这通电话前,一向关注女排的何云舒早就知道陈可辛导演要筹拍中国女排题材电影的消息,“这部电影将是一部展示女排精神的史诗级作品。有机会参与其中,我当然愿意全力以赴。”何云舒说。
立下“军令状”
一定不让队伍“掉链子”
虽然口头答应了,但何云舒心里有些忐忑。“当时,思明区正在全力备战第20届市运动会,全区6支排球队伍都在我手上,我这一走,孩子们怎么办?”何云舒说。
2008年,在欧洲“漂”了12年的何云舒带着女儿回到厦门。2009年,她作为义务教练,为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组建起女排队,和母亲苏彩霞一起带着孩子们训练、比赛,并屡获佳绩,思明区青少年排球的种子也就此慢慢萌芽。到了2017年,作为思明区专业排球运动员进校园的第一人,何云舒被思明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聘为排球联队总教练。
两难之下,何云舒向思明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校长吴志勇报告了这件事。吴校长问了她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想给这部电影当技术指导?”何云舒回答:“我们那一代很多人是看了《排球女将》以后走上排球之路的。我相信,这部片子一定会像《排球女将》一样,激励又一代的人,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听完何云舒一番话,吴校长也动容了:“好吧,你去吧!这是中国排坛的一件大事,能为这部电影出力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过,你要记住,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把‘思明’两个字记在心上!”
何云舒说:“是思明区给了我继续发光发热、延续梦想的平台,我的初心就在这里!”为此,何云舒还立下“军令状”,保证参与电影摄制的同时实时关注孩子们的训练,绝不让队伍“掉链子”。后来,在第20届市运会中,思明区夺得小学男排、高中男排比赛的冠军,何云舒用行动践行了她的承诺。
在剧组总部,何云舒第一次见到导演和主创人员,“一见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各种问题就铺天盖地而来,我心里还在想,是不是在面试我呀。后来才知道,大家是真的有一大堆的疑问等着专业人士来解答。”
“魔鬼教练”
“你为啥这么不近人情”
20多天的封闭开始了,何云舒也把“魔鬼教练”的角色进行到底。
2.24米高的球网一侧,教练员站在木凳上,抛球、扣下。另一侧,队员奋力扑倒救球,摔在地上,又爬起来,继续接球……这是电影中的一幕,也是训练场真实的一幕。
“这批演员都是各高校女排队伍和专业队退役下来的,有一定基础。但她们没想到来剧组还要接受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因为,我是按照中国女排的标准来要求她们的。”何云舒说。
有一次她要求队员做“八字滚翻”,“有个女孩身体不舒服,动作不到位,被我说了几句。”何云舒回忆,当时女孩情绪崩溃了,哭着说:“何导,你为什么这么不近人情,不就拍个电影吗?何必这么较真?”女孩一哭,其他女孩也委屈起来。
何云舒虽然心疼,但她并没有妥协。她告诉姑娘们:“中国女排之所以是中国女排,因为她们是拿命在练,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证明我们中国人行!我现在的训练只是让你们感受一下,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们就不配代表中国女排!”训练场外的陈可辛听说了,只说了一句话:“都听何导的。谁不行就换掉!”这句话,也让何云舒更坚定了自己的带队理念。
对普通演员如此,对“腕儿”,何云舒同样不留情面。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演员彭昱畅。“第一次见他时,他因为通宵工作,人很憔悴。这种状态怎么能演女排金牌教练?所以我对他非常严厉。”何云舒说。但彭昱畅非常刻苦,每天大家都去吃饭了,他还在练习。这让何云舒很佩服。
播撒“火种”
让女排精神激励更多人
“这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较真的团队。”何云舒说,为了还原真实,剧组对于细节的追求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剧组的工作人员一遍一遍看录像,让我在一旁解说,发球的人是谁,站在哪个位置,用的什么动作,尽力还原真实场景。”何云舒说。小到服装、伙食、宿舍安排……每一个细节,剧组都“考据”出来,一遍又一遍拉着何云舒进行核实确认;为了一句台词,何云舒陪着巩俐在录音棚里和剧组磨到连午饭都错过了……如今回想起这些点滴,何云舒依然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样对细节的疯狂把控,让她坚信,这部片子一定会成功。
女排精神好似一颗火种,一代代人被它感召、受它鼓舞,激发出奋进的动力,这力量源源不断。“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告诉你,什么是中国女排,什么是女排精神!”对于片子的上映,何云舒万分期待,她也希望更多人走进电影院,通过光影去感受中国女排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