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来之不易的“丰收节”!

厦视直播室 2020-09-22 20:47:43

2020-09-22 20:47:43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稻谷飘香粮满仓 同安莲花镇水稻迎丰收

  在秋分节气中,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天,全国“亿万农民晒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可以说,经过疫情和气象灾害的连番考验,今年的秋收景象更添一份不同凡响的色彩,我们来看看大家是如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不管变换多 少酒食菜肴,一碗米饭,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的“C位”,不过你知道这碗里的粒粒香甜,从哪来吗?

  一大早,在窑市村的这间碾米房里,几位农民已经忙起来了。

  厦门市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黄泓达:剥壳的,然后这个是脱壳的,到这边是出成米的,然后成米输出来还要经过筛选。有些比较不好的,黑的(米)就色选出来。(今年收成的米粒怎么样?质量怎么样?)还可以还可以。

  黄大哥说,厦门的水稻一般是一年收一季,从7月份开始,村里的农民们就开始陆续收割水稻了。而这两天,最热闹的就是碾米房了,每天都有人把收割好的水稻送进来,这几台碾米机几乎就没停过。

  水稻种植户 吴先生:(收成)越来越好,品种都一直更换,产量都有提高。现在都买杂交水稻,双优。

  黄大哥说,从每年农历2月开始,大家就先要育苗,3月开始插秧播种,用70天的时间长出稻穗,还要再等30天才能进入成熟期。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130多天的风吹日晒,才能换来一粒饱满的大米。

  而说到今年的丰收,黄大哥更感叹来之不易。受到上半年旱情的影响,稻田“渴”了好一段时间。为了应对旱情,大家一方面决定减少种植面积,将有限的水源集中灌溉,另一方面,他们决定尝试引种更优质的新品种。进入7月的收成期,水稻田里传来了好消息,今年每亩地的产量比往年还要高!

  厦门市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黄泓达:1亩1200斤,1300斤,今年比往年还好,往年都在1100斤左右。整个产量还是有提升,整个稻穗也比较大,比较长。

  收成好了,销路也不用愁了。黄大哥说,目前他们窑市村10几万斤的稻米已经销售过半,现在还有很多订单“在路上”。

  在同安区军营村的“军营红”种植基地,一颗颗红彤彤的小番茄也挂满了枝条,如今正是最好的采摘时节。目前,“军营红”基地种植规模22亩,每亩年产小番茄近3000斤。今年初,受到疫情的影响,“军营红”小番茄的销量出现下降,但是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很快就恢复过来,目前“军营红”的销量已经与去年同期持平。

  在同安后埔村莲迦花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在为释迦果套袋,这些释迦果再过50多天就能成熟。释迦果怕风怕雨更怕冷,非常“娇贵”。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种好释迦,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的扶持也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厦门莲迦花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叶忠旺:像这个棚子也是政府扶持的,我这个(释迦)怕冷,冬天保温一下,像这些水管、滴灌,这些都有扶持的。像这一颗如果安全卖出去,几千块是没问题。

  我市农民实现增产丰收,收入也一年更比一年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2元,增速从第一季度-3.8%提升到3.4%。

  厦门临夏产业牵手 脱贫路上庆“丰收”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我市对口帮扶的甘肃省临夏州,最近,当地老乡们种植的高原夏菜、赤松茸等特色农产品也迎来了丰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支持下,我市大力开展产业协作,推进“基地+农户+企业”等协作方式,帮助当地老乡持续增产增收。

  在临夏州临夏县先锋乡,由厦门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这个种植面积3000多亩的基地,种植了甘蓝、西兰花、红叶莴笋、西芹等十多个品种,带动400多名当地农民在这里就业,人均可实现增收约3万元。

  临夏州临夏县先锋乡大徐村村民 唐延燕:原来我在家里种地,也没有到外边来务工干活,现在工资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生活也非常好。

  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秋香:我们今年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双丰收。像我们西兰花,亩产达到了8000斤,产值也非常高,我们现在带动的农民有400余人,工资每天80元到120元不等。从土地流转、劳务,包括他们自己家里边种的一些农副产品,我们也是帮助他们包收包销,带动他们来增收。

  在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以往这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农民脱贫缺乏强有力的项目带动。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支持下,厦门企业在这里投资建设了赤松茸种植基地,流转了村里1000亩土地,种上了经济效益更好的赤松茸。今年,村里的赤松茸实现大丰收,原本预计3千斤的亩产,目前已经达到五到六千斤。

  除了种植外,厦门企业还把加工厂搬到这里,通过“基地+农户+企业”,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持续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此外,我市还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多渠道促进临夏农民持续增收。目前,临夏州和政县的赤松茸等特色农产品,也在集美区乡村振兴协作交易中心进行销售,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

  集美区乡村振兴协作交易中心负责人 陈朝霞:用更多符合当前的宣传方式,比如说抖音、直播,让我们更多产品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来购买。

  丰收节里话“丰收”:中国农民的新变化

  目前在中国,每5个人当中,就有2人生活在农村,近年来,中国农民的生活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551万人。脱贫攻坚以来,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人口在减少,农民的收入也在持续增加。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与此同时,2019年,全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已经达到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手机更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农村电商、直播经济逐渐活跃在田间地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列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9%。截至2020年3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46.2%。

  【新闻观察:来之不易的“丰收节”!】

  22日是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抗疫和抗灾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丰收显得格外不容易,怎么看?

  的确,当前,全国秋粮收获接近九成,全年粮食有望增产,总产量将超过6.5亿吨,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情。俗话说,粮食稳,则农村稳,农村稳才能天下安。这也意味着三农这块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再次经受了考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正是因为全国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抗疫救灾,一手抓防控救灾,一手保春耕生产,才有了今天不俗的成绩。

  另外,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也是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之年,可以说,保住了粮食安全,迎小康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1300多万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95万名教师到农村教学,超过4000万农村娃吃上了营养餐,农村网民规模达2.55亿,等等,可以说,中国农民的丰收节收获的是全方位的“丰收”。

  作为城市居民,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响应丰收节?

  尽管我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难以改变,我们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未来的挑战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水资源、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一方面要开源,依靠科技进步粮食增产,另一方面要节流,增强忧患意识,杜绝粮食浪费。所以,我觉得这丰收节里话“节俭”显得格外有必要,疫情尚未过去,世界未来还充满着诸多变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让节俭成为送给农民丰收节最好的礼物。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