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红斑马线3.0版问世
近期,厦门交警部门持续推动路口斑马线升级改造,已在全市18个路口斑马线处增设了非机动车道,让这些被人民日报实名点赞的网红斑马线,不断助力提升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引导市民绿色、健康出行。在前期路口改造推广过程中,厦门交警不断跟踪改造成效积累经验,近期选取金尚路枋湖南路口开展进一步的精准化与精细化交通设计,通过增设非机动车驻足等待区,较好解决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等待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该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各行其道的良好秩序,大大提升了该路口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
一、金尚路枋湖南路口问题分析
金尚路枋湖南路口是岛内重要的主次干道信号灯控制交叉路口,路口周边行政办公、居住、商业区域密集,高峰期该路口道路交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路口驻足等红灯的空间不足,非机动车与行人混合等待于人行道上,非机动车侵占人行道及外侧绿化。由于此类过街设施的先天不足,当绿灯放行时,非机动车和行人难以快速分流,从而互相干扰。
二是路口机动车右转弯空间半径偏大,易造成右转机动车通行速度偏快,对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三是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距离长,过街效率不高。该路口是典型的以服务机动车为主的交通组织设计,特别是金尚路双向8车道+主辅绿化分隔带,过街距离长,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间长,增加了安全风险,降低了通行效率。
二、改造亮点
针对上述问题,交警部门结合前期斑马线的提升改造经验,秉承“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摒弃此处原本道路设计和交通组织倾向于机动车交通服务的传统思路,提高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参考比重,进一步采取优化设计。
(一)采取小转弯半径设计,利用节余的路口空间增设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通过压缩转弯半径(暨路缘石转弯半径),在路口道路空间(图示中黄色弧形区域)设置为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并在等待区增加隔离护栏(图示中紫色弧形),让非机动车与行人等待区分离。
主要有三方面精细化考虑:
一是小转弯半径能够有效降低机动车右转弯车速,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提升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过街安全性。
二是等候区增大了非机动车的驻足空间,将非机动车与行人等待空间较好分离,减少了原先非机动车与行人混合待行的先天不足。
三是等候区设置隔离护栏,确保非机动车等候的安全性,提高机动车右转的视认性。
机动车右转弯区设置非机动车带线区并加装护栏
(二)调整路口非机动车道宽度,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空间。根据路口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现状,路口新增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大,约在3.5-4.5米之间,确保非机动车双向通行尽量互不干扰。同时根据高峰行人过街数量,适当压缩斑马线的宽度。在实现人非分离的基础上尽量匹配过街需求。
(三)缩短非机动车过街距离,倡导非机动车左转二次通过。采取小转弯半径设计后,非机动车过街距离缩短,又设置了专用通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同时我们倡导非机动车左转按照逆时针方向二次通过路口(图示蓝线箭头),尽量减少冲突。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倡导示意图
需要就近回转调头的非机动车,可以按照回转调头的方式(南进口红色箭头)。
非机动车南进口回转调头过街示意图
三、网红斑马线下一步推进思路
厦门交警将根据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流量、道路宽度、车辆速度、安全视距等多种因素,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相关规划、设计、建设规范以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国家标准会同资源规划、市政、公路等政府部门推动在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或道路规划设计中逐步推广路口施划非机动车道的做法,进一步引导市民安全出行 。
一是抓源头设计。厦门交警已协调市政大提升指挥部将路口增设非机动车道设计纳入道路提升改造设计导则规划中,以后新、改、扩建道路将实现同步规划、设计、施工。
二是抓图纸审查。今后参与道路规划评审或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将路口新增非机动车道设计均列入审查范围。
三是抓项目推动。支队目前及今后牵头推动交通改善的项目涉及路口渠化改造的均将非机动车道一并列入设计。(记者:王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