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通知,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2000年前建成、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城市或县城(城关镇)住宅小区改造工作,加快推动城市更新。
改不改怎么改 居民讨论决定
方案明确,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对小区建筑本体和周边环境适度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防灾防疫功能不健全、公共服务缺失、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引导相邻相近较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小区整合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共享各类设施和空间,满足防灾防疫等应急需求。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集体讨论决定。
改造内容有三类 基础、完善、提升
方案明确,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基础类改造,突出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完善类改造和提升类改造,创建一批完整社区、绿色社区。基础类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实现“路平、地净、灯亮、管通”;完善类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提升类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
改造方案必须两次征求意见
方案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规程(试行),小区改造方案必须两次征求居民意见。初步改造方案在小区、社区现场公示,第一次征求居民意见;确定具体改造项目清单,制定具体改造方案(含改造效果图),编制项目概算和拟补助的困难群众名单,在小区、社区现场公示,再次征求居民意见。对存在不同意见的,社区应牵头做好居民解释沟通工作。居民合理的意见应予采纳,并对改造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施工现场要公布投诉热线电话,接受居民咨询及监督。涉及重大内容、投资改变的,履行报批手续后要在小区现场公示。各地要组织居民对改造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
支持提取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
方案还明确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门窗更换、电梯加装以及水表、电表的改造费用,由居民承担。居民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用于支付改造费用。支持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鼓励居民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等志愿服务支持改造。鼓励有需要的居民结合小区改造进行户内改造或装饰装修、家电更新。业主共有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广告、便民服务亭、停车、充电、智能信包箱等经营收入,可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新闻观察: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你怎么看改造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
老旧小区既不“好用”、也不“好看”,的确到了要下力气改造的阶段了。不“好用”,主要是年久失修,设施老化,隐患重重,比如,雨水污水管网没有分开,下水道经常堵塞;消防设施破损丢失,消防通道堆放杂物、违规停放车辆等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没有防水层,导致房屋漏水;对讲设备大多无法正常使用,陌生人随意进出现象严重;总之一句话,居民住得不安心,所以我把它叫“安心”工程。不“好看”,说的是外表有碍观瞻,小区环境质量差,配套的服务设施欠缺,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急需完善小区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所以它又是“幸福”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约16万个,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涉及住户上亿人,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今年,全国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其中,我省将对2000年之前建成的1014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惠及16万多户居民。
怎样才能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民生好事实事办好办实,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老旧小区改造是件民生好事和实事,希望旧貌换新颜、让“老居民”通过改造过上“新生活”是大家共同的期盼,但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众口难调现象,改什么,怎么改,钱从哪来,谁来出?每家每户看法不一,利益诉求不同,有时家庭成员之间意见分歧也很大,所以,老旧小区改造同时也是件难事,而且是大难事。
结合国务院今年7月出台的《指导意见》以及我省日前出台的方案,加上各地小区改造的经验,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首先,居民的认同理解是基础,因此,改造方案的酝酿阶段能不能做到充分沟通,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居民意愿,是形成共识的关键,我省的方案是两轮征求意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的确确很考验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功力、智慧和工作作风。当然,早形成共识早受益,方案明确提出,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小区实施改造。其次,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是关键。群策群力,要调动政府、企业、物业、施工方、居民等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因地制宜,要注重政策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结合本小区实际状况和居民的实际条件,平衡各方利益,一小区一方案,不能一刀切。最后,要充分照顾弱势群体,别让改造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他们不可承受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