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好做成了事业——台青陈朝明的创业故事
陈朝明在 整理标本。
雨后的夏夜,昆虫们愈加活跃。
“小朋友们看过来!这种绿皮白肚、躯体扁平、趾蹼发达的青蛙叫树蛙,它喜欢在树枝间挪动或从树上‘滑翔’到地面。白天大部分时间,它都躲在树叶下,只在晚上活动。”7月25日晚,在福州鼓岭,“昆虫导览师”陈朝明头戴夜间探照灯、身背急救药物,带领一群城市孩子探索野趣。在他的引导下,许多孩子头一次见到萤火虫、蜡蝉、螽斯等夜行昆虫。
对陈朝明来说,能在福州把爱好做成事业,是一番更大的乐趣。
“虫林野趣”组织夜观昆虫活动。
虫林知音
80后台青陈朝明从小喜欢研究昆虫,虽然家住台北都市,但他的乐趣是骑车上山,与虫儿们一起玩。踏入社会后,他成为一名空调维修师,闲暇时光依旧孜孜不倦地寻找虫趣、研究虫类。因为这项爱好,他结识了海峡西岸的知音刘鹏宇。
得益于互联网,两人相识在“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论坛里会聚了两岸昆虫达人,来自南平的刘鹏宇也是一名从小研究昆虫的行家。透过网络,两岸昆虫爱好者交流着彼此对昆虫的认知,互通有无、相互切磋,成为好友。
2007年,陈朝明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福建泉州寻根。访山问水之余,他发现福建的昆虫物种更加丰富多样,不禁对祖籍地有了一份更深的向往。
就是这一次来闽,他与线上交流多年的刘鹏宇见了面。在后者家中,两位好友一起观赏昆虫标本、畅谈观虫感悟。陈朝明发现,除了相同的爱好外,自己与刘鹏宇有着一样的梦想,都希望将探索昆虫世界的那份单纯与美好分享给更多人,让人们透过小小的昆虫,认识自然、正视自然、爱护自然。这为后来二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榕城筑梦
实现梦想,有时需要的就是一种“说干就干”的勇气。
为了心里酝酿10多年的“昆虫事业”,2017年,刘鹏宇辞去原本的工作,在福州成立了“虫林野趣”工作室,并第一时间向陈朝明发出邀请,希望他加入团队,一起实践梦想。陈朝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把爱好变成事业,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打拼,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陈朝明看来,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在福建工作就像在家一样,不需要特别适应。虽然父亲并不支持他“玩虫”,但陈朝明还是二话不说西进福建。
烘干、下板、打本……入职后,陈朝明转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做标本”。“虽然我有很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但在台湾时还从未涉猎过标本制作。然而,标本展示是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手段,学会这项技能非常必要。”一切从零开始,陈朝明虚心求教,反复揣摩、研究,每天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陈朝明在大陆参加了一项标本制作竞赛,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获评“动物标本知名艺术家”第一名。获奖让陈朝明的父亲颇为宽慰,逐渐认可了儿子在大陆打拼的这份特殊事业。
三年来,“虫林野趣”并不急于走向市场,而是专注于搜集、整理福建昆虫家底。“福建森林覆盖率达到66.8%,昆虫种类繁多,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更好地传播昆虫知识、传导绿色理念。”陈朝明告诉记者,每一回赴野外考察,他都需要带着三四十公斤的设备,徒步跋涉几个小时。虽然过程艰辛,但途中能观赏到千姿百态的昆虫世界,便是最好的奖赏,甚至还有意外的收获。
“去年,我们去了尤溪考察。那日清晨,我一开门便发现有一只小虫在爬,它的样子非常特别,我从未见过,赶紧拍照发给鹏宇。经过比对,才知道原来这是新物种——糙天牛。”陈朝明告诉记者,他与工作室的另一名成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现了雌雄糙天牛,随后“虫林野趣”团队与大陆院校合作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收录。
推广虫趣
糙天牛的发现,不仅让“虫林野趣”团队打出了名声,也让陈朝明对“昆虫事业”更加热忱与坚定。“福建森林资源丰富,原生林面积较大,相信还有很多隐藏物种没有被发现。我希望自己能尽力发现和记录,让更多人关注大自然的多元物种,一起守护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他说。
近年来,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让“虫林野趣”团队看到了科普的重要性。“昆虫的生存状态是大自然生态状况的‘晴雨表’,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陈朝明告诉记者,为了推广虫趣,让更多人对自然怀有一份敬畏之心,“虫林野趣”团队走进福州多所学校开展昆虫知识教学;他们还与亲子游、拓展活动等平台合作,为野外探索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孩子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手把手的示范过后,他们总会围着我问这问那,让我成就感爆棚。”陈朝明认为,保护自然的理念应当从小培养,台湾的学校会开设专门课程教授学生关于昆虫的知识,也常开办各种各样的昆虫展,大陆可以从中借鉴经验,从青少年教学入手,逐步扩展到全年龄层,从而实现全民科普。
在陈朝明眼里,福州是座便利、发达、稳定和温暖的城市。“最关键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内心向往的单纯、快乐的生活方式。”他坦言,自己有意定居下来,继续把“虫林野趣”的奥秘和乐趣分享给榕城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