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不再谈“抑郁”色变!
国家发布方案加强抑郁症防治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有关数据显示,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昨天(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从筛查、预防到治疗,给出了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
提升公众认知减少歧视
首先,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
方案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形式,为公众提供线上线下抑郁症状况测评及评分说明和诊疗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同时强化心理热线服务。
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等重点人群,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
对于孕产妇,方案提出,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鼓励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与妇产科及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以联合门诊或远程会诊的形式,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
对老年人群,方案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制定高压职业人群心理援助计划
对高压职业人群,方案提出,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将干部和职工心理健康作为本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有益于干部和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制定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提高职业人群抑郁症防治水平。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在易引发抑郁问题的特殊岗位工作的干部和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心理援助。
关注精神健康 “治愈”抑郁症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那么如何科学认识抑郁症,如何发现和治疗抑郁症?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三大症状持续两周 需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得了抑郁症就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抑郁症它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疾病,有点类似于感冒发烧,都是疾病的一种,并不完全是性格里边带来的,并不是说完全通过劝说就能缓解的,它是需要规范的治疗。
陈医生介绍,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分别是:情绪低,兴趣减低,精力及行为减少。抑郁症常见的早期症状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时间诊断标准,一般为症状持续存在两周。如果说持续两周之后,这个状态一直没有消失或者是持续加重的话,建议尽早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查。
青少年抑郁应及早辨别干预
医生提示,青少年是抑郁症多发人群,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状态可能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会主动用言语来表达抑郁的情绪,而少年儿童主要通过行为来表现。
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他可能会出现,我头疼,我肚子痛,我胃疼,我不能去上学,然后一回家就好了,这个可能就是孩子的一个情绪,对我们身体的一个影响,我们家长可能更多愿意去综合医院看,检查一下,检查完之后都没有问题可能 可能就是考虑是不是跟心理因素相关的。
医生也介绍,青少年儿童出现“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并不等于就是患上了“抑郁症”,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就有可能愈演愈烈。当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暴躁不安、行为异常时,应尽早带孩子前往医院咨询问诊。
心理和生理双重因素 孕产妇发病率高
孕产妇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因为孕育宝宝是人生中比较重大的事件,如果现实和心理落差比较大的话,就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孕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处于变化阶段,也可能带来情绪的变化。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陈顺驰:患者跟家属表达出来,说自己的情绪有些问题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把她当做是矫情、娇气来进行处理。
抑郁症治疗要遵从医嘱 持续治疗
老年群体的抑郁症也需要格外关注,医生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逐渐衰退,同时一些躯体疾病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另外,临床中,有些患者感觉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减药,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新闻观察:不再谈“抑郁”色变!】
当前,我国抑郁症防治干预还存在什么问题?
抑郁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对它的危害也多少有些了解。但多数人的了解也就停留在面上而已,经不起多问几个问题。应该说,和西方发达国家老百姓动不动看心理医生相比,我们的防治干预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是社会宣传不够,还存在很多误区,要么不当回事,不看医生,要么谈“抑郁”色变,觉得很丢脸,甚至天塌下来了,等等;第二是政府介入不足,以往口头倡议多,实际落实少,指导意见多,督办问责少;第三是早期干预筛查薄弱,抑郁症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而我们各类体检并没有纳入这个项目,除专科医生外,其他医生普遍缺乏识别抑郁症的能力,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
需要强调的是,疫情影响已经持续了大半年,而且还将持续下去,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影响,不容忽视,有的青少年长期上不了课,长期宅在家里,和同学朋友缺乏交流,和父母关系紧张,有的成年人没了工作,收入减少,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等,这些不良负面情绪如果疏导不好,往往容易诱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疾病。
你觉得国家卫健委出台的这个工作方案能有效解决吗?
国家卫建委专门针对防治抑郁症出台一个工作方案,我印象中在以往没有过,说明在国家层面上开始把心理健康摆在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当然,开始只会在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地区进行探索,但它的目标很明确,比如,到2022年,公众知晓率要达到80%,抑郁症就诊率要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
更重要的是,方案明确了六项任务,条条都很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比如,把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等人群作为重点人群加大工作力度,青少年心理健康还不成熟,孕产妇和老年人属于弱势高危群体,还有很多职业长期工作压力大,急需心理疏导和关怀;比如,加大政府干预介入力度,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高中高校的学生健康体检要纳入抑郁症筛查,孕妇检查和产后访视也纳入筛查。相信经过大家努力,全社会就会逐步形成一个全民关注、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