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逻辑起点

人民日报 2020-08-27 11:40:57

2020-08-27 11:40:5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92篇文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这部鸿篇巨制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注脚。

国际视野下的战略布局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冷战结束后,中国强势崛起,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国际权力分配大变局。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傲居全球霸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将企图分庭抗礼的日本整趴下,九十年代迫使挑战霸主地位的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各发达国家造成灾难性的政治经济危机。2017年美国向全球与之关联国家实施“美国优先”的霸凌行径,加速向“后美国时代”演变。

国际关系出现大变局。形成了美国自认为是“带头大哥”的新的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大国关系,即中美关系。谁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谁将主导世界。但矛盾双方力量不断变化,在一定时期,双方地位将发生转变。

经济秩序出现大变局。中国主张的“命运共同体”与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形成了巨大反差。美元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弱化。中国正加紧人民币国际化,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步伐明显加快,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和结算。今年第二季度,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全面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逐渐减小。

全球性问题出现大变局。全球性问题突出:一是出现世界和平赤字,如主权国家危机、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激发等。二是出现发展赤字,如贫富差距悬殊、生态环境恶化等。三是出现治理赤字,如恐怖主义增多、毒品泛滥加剧以及各种未竞政治体制改革等,这些加剧了全球性危机和风险。形成反差的是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一是“中国之治”凸显优势。改革开放40年,制度优势使中国实现了华丽转身。二是“中国主张”顺应大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出开放合作,举办进口博览会等,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三是中国外交影响世界。一系列主场外交:博鳌论坛、上合组织、中非合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出了“中国声音”。四是中国担当彰显气度。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创举受到众多国家呼应。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百年未有之大机遇。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世界需要中国,世界需要倾听中国声音、紧跟中国脚步、分享中国模式,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需要中国为维护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发展规律上的战略考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以党章统领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制度成果。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和思想基础。

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党的执政规律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活动和建设的规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理念。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为民服务、为民谋利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三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党内民主正常化、制度化。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五是坚持依法执政。建立和完善党内制度法规,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

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和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一是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和宏观经济治理体制。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科学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主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未雨绸缪上的战略前瞻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执政党而言,执掌国家政权60—90年,将处于高风险期。这一时期,由于长期执政容易出现精神懈怠、进取意识退化、制度老化等,甚至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招致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历经69年执政,深谋远虑,洞悉国际局势,对党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

面临四大考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四大考验是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核心是长期执政的考验。

面临四大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向全党发出的警示。

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国家安全的挑战。当前主要是来自美国的挑战,即美中博弈,是遏制与反遏制,围堵与反围堵的博弈。面对新情况,中国要做好长期“斗而不破”的准备,中国发展要“精耕细作”,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耐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美国的任何遏制都不能打乱中国发展的步伐。二是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斗争的挑战。三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对思想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挑战。四是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宗教、民族、恐怖三股势力纠集一起;港独、台独、藏独、疆独、黑恶势力,被境内外敌对分子所利用和操纵。

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迫切需要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迫切需要全党提高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提升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能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