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总书记淮河之行,透出人民至上的三个关键词
考察守护淮河安澜的王家坝闸,走进蓄洪区群众的“希望之岛”,关心扶贫车间的复工复产……“人民至上”,安徽考察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释这四个字的深沉涵义。
生命
一段时间以来,南方多地遭遇暴雨。
十多天内,两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灾情面前,习近平强调最多的就是: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面对灾害,总书记关切人民的生命安危。灾后重建,总书记最挂念的是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8月18日,习近平在阜阳市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18日一下午的时间,总书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看得细、问得深,就是希望老百姓的生活不因受灾而倒退,尽快恢复如常、健康安全。
对蓄洪区群众来说,防汛抗洪不是简单地开闸蓄洪,而是涉及到人员转移避险等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蓄洪期间,大家住在庄台,电没断、水照供、生活用品有人送。现在水退了,都在抢种补种,水退到哪里,就补种到哪里。请总书记放心!”
“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在总书记心中,“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灾害中人民生命安全无恙,方能在灾后托举起生活的希望。
精神
滔滔洪水中,人及人的精神,是重要的“抗洪神器”。
王家坝闸于今年7月20日第16次开闸蓄洪。
蒙洼蓄洪区的群众遭受损失却顾全了大局,再次印证了人民是抗洪抢险中最宝贵的力量。蓄洪区人民与洪水搏斗的身姿,正是华夏儿女在历经自然灾害时百折不挠的缩影。
8月18日,习近平在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联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总书记由衷感叹:“只要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未来
经历灾难砥砺的我们,在抗争中不断获得经验与智慧。如今日益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使我们应对洪灾变得更加坚韧、有力。
两年前,考察长江,习近平思索:水患仍是我们面对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要认真研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防灾减灾的短板是什么,要拿出战略举措。
决胜之年,淮河边,习近平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就在上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为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指明路径——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8月18日,习近平在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大力种植喜水的杞柳,走柳编产业之路;规划兴建保庄圩,实现“人退水进”;卫星、雷达监测系统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迎战洪水的过程中,“人水争地”矛盾突出的王家坝更加注重尊重规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第一位。
“人类在与自然共处、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书记的话语,昭示了中国人民面对永恒命题的智慧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