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芬芳七十年(二):守正创新 以优秀作品为时代放歌
市文联成立70年来,始终把推动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的优秀作品《阿搭嫂》曾获中国戏剧剧本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2016年,金莲升高甲剧团与台湾戏曲学院青年剧团想出了新点子,以歌仔戏、客家戏和高甲戏三个剧种共同演绎《阿搭嫂》,为这一作品注入新活力。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我市戏曲工作者也积极推动曲艺进校园。
厦门市戏剧家协会顾问 吴晶晶:我们剧团的学生,我们就用一些传统的剧目,首先让他们打好基础。同时我们也排了很多个的课本剧,针对进校园、针对学生来写戏。
如何让传统艺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融合发展中,南音乐舞《凤求凰》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作品根据情节需要,将南音曲牌、旋律中的特色,融入人物唱腔、舞台气氛营造当中,做到不失原味,又有别于传统。
厦门市曲艺家协会顾问 吴世安:这个节目要有一个旋律,让大家又觉得非常有南音的味道,又很容易记住,朗朗上口,有它中华文化美的东西在里头。
而作曲家吴火荣创作编排的六幕歌剧《走南洋》则以闽南音乐为基调,用咏叹调、合唱重唱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
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吴火荣:音乐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我把闽南音乐作为我这一生,努力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在摄影方面,市摄影家协会多年来也举办了众多活动,展现厦门的城市特质,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
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李世雄:用摄影的方式把很多生活的情景记录下来,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几十年来做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有全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