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漳州篇(一):二次腾飞的“八仙茶”

厦视新闻 2020-08-09 19:54:02

2020-08-09 19:54:02

系列报道《丰年》,今天(9日)进入漳州篇,让我们跟着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镜头走进漳州诏安县,那里的当家茶树品种“八仙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良种。如今,八仙茶迎来了二次腾飞,村民们种下茶苗,收获希望,由八仙茶带来的产业正枝繁叶茂。

滚水注入茶壶,浓郁的茶香氤氲在空气中。金黄明亮的茶汤,入口有一股独特的山韵蜜味,回味甘爽。这就是诏安的代表茶种“八仙茶”。作为“八仙茶”的产地,诏安县白洋乡现有八仙茶园4000多亩,茶厂及茶叶作坊近百家。汀洋村是远近有名的八仙茶产业村,全村共有七八百名村民都在种茶、制茶。

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琪凯: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的一家茶叶的生产车间。据了解,茶叶从最初的采摘到最后我们能品尝到,它中间是需要很多个步骤的。那我现在所在的这个生产车间呢,就分了很多个区域。比如说我旁边的这个就是摇青这个步骤,摇青也是作为制茶叶当中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我们的师傅经过简单的操作,别看这个做法非常简单,但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有技巧的做法,是最终影响我们茶叶的口感的一个关键步骤。除了摇青这个制作过程,当中还有筛青、揉捻、烘干、提鲜等等这几个步骤。”

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汀洋村党支部书记 钟平泉:打个比方说,这个茶青一个有经验的师傅做起来,有时候可以卖到两百块。筛青也需要人工,备茶也要人工,还有精制茶叶也要人工,包括山上采茶,一天也要二十多个人工在这边帮忙。

采茶制茶解决了一部分村民就业的问题,而一些原本就从事种茶制茶的贫困户,则通过提升茶叶品质,让自己的“钱袋子”鼓得更快、更轻松。

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下径村村民 沈瑞座:“以前制茶我自己制茶,(摇青)就用手摇的,用烧柴火的来烘焙。(现在)买这个机器来,(茶叶质量)就比较好,(工作也)轻松,不会那么苦,产量也提高了,赚钱也赚多一点。

以产业促就业,随着八仙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白洋乡已为500多位贫困人口创造劳动岗位,有2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二级主任科员 吴国雄:这个产业可以为贫困户,每一户家庭带来每个月将近1500元的收入。接下去乡里主要就是要大力地扶持这个八仙茶产业,做成特色的品牌。

立足八仙茶做文章,白洋乡还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开发茶旅文化产业,已初步建成的八仙茶博物馆将成为全面展示诏安八仙茶文化的重要平台。而“企业+产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则能让本地农户通过入股分享茶旅经济红利,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在八仙山下的母本园里,定植着17棵八仙茶的母树,几乎各地的八仙茶树都是从这里培育出去的。可以说,这17棵母树见证了八仙茶的发展。从“授人以鱼”提供就业岗位,到“授人以渔”传授技艺,八仙茶产业让贫困户真正有了脱贫“底气”。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