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龙岩篇(一):家,告别大山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同时也助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厦门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闽西南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聚焦闽西南各城市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讲述百姓的小康故事。从今天(28日)起,《厦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丰年》,集中播出各城市记者发来的报道。
《丰年》报道的第一站,我们先到龙岩去看看。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在龙岩市长汀县,这里坐落着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在那里,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户告别大山,搬进了新居,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一起去看看。
刘春生:我以前就住在这,在山脚下,是危房,评到了A级危房,就要拆掉,旧村复垦,复垦为田地。
长汀县古城镇马头山村,地处大山深处。方圆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居住着155户人家。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自然灾害频发,这里的大多数村民始终生活在贫困线下。
刘春生:我走的那个老爸,他是心肌突发,本来是有救生的机会,打120,它40分钟才到这边,对我打击很大,所以彻彻底底想搬出去了。
2017年夏天,长汀县政府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春生一家告别了大山。
行车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他们搬到了30公里外的新家——长汀南站幸福小区。这片汀州风格的建筑楼房,是福建省最大的造福工程易地扶贫安置小区。
记者与刘春生:这个叫幸福小区,那跟原来山里的家相比,那条件好太多了,原来是土房子,这里是楼房。
春生身患残疾,这些年在看病上花了不少钱,而家庭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国定标准贫困户。住在幸福小区的,都是像春生一样的因病、因学、因灾致贫,从偏远山区里搬出来的贫困户,有将近1600人。在这里,春生一家分到了一套三楼的房子。
记者与刘春生:这是110平方米,三房两厅,一厨一卫,当时搬过来要花多少钱?我自己出了两三万块钱。
新房子亮堂宽敞,小区里健身广场、休闲廊亭、垃圾中转站配套齐全,甚至还开办了幼儿园。离开了大山,春生和其它贫困户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了,但“安居”还得“乐业”,他们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春生主动上门找到了小区管委会,寻找就业门路。
刘春生和小区管委会主任商量:我们小区现在是妇女比较多,男的可以出去,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一年级的,妇女上正规的(工厂)去不了,要找一个灵活的就业看看。
龙岩市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管委会主任 赖进礼:我一想,马上接触了龙岩电子厂,是做数据线的,闲散人员、接送小孩的、留守老人家,可以在这边按劳所得去做。
春生和小区管委会主任赖进礼立刻开始跑工厂,拉业务。很快,企业和小区联手,办起了扶贫车间,春生当上了“车间主任”。小小的车间主要加工数据线,有的剪管、有的整理、装袋,工序简单、上手也很快。大伙在车间里务工,按计件的方式按月领取报酬。
龙岩市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居民 刘春生:24个以下(每个赚)1.65元,24个以上就(每个)1.8元,前五名还有绩效奖,第一名1000元,第二名900元,每个月考核一次。
小区居民王石二一听说这个消息,就辞了之前的工作,报名到这个离家近的扶贫车间做工。有多近呢?下了楼,穿过楼道,就走到了对面的扶贫车间,全程不过十几米。
龙岩市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居民 王石二:有一点好处,就是孩子看得到,家看得到,要煮饭比较方便。比原来好多了。
车间建在家门口,移民脱贫有奔头。现在,大家的手艺越来越熟练,产量也越来越多。最近,春生还拉来了棒垒球加工、鞋业加工等业务。依靠扶贫车间,他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四五千元。
从走出大山到搬进幸福,从无业到兴业,长汀县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山上复耕地、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目前,龙岩全市共有近3万国定标准贫困人口搬进了93个安置小区。很多像春生一样的村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靠着自己的奋斗脱贫致富。
“易”得日月换新天,“搬”出大山天地宽。在我们即将告别春生家时,他正着手重新装修房子。儿子9月份就要上一年级了,家里要特别给他准备一间书房。离别时,孩子们还对着我们的镜头不停挥手,小康社会长啥样?答案或许就在这纯真的笑容里吧。易地扶贫搬迁,扶出了志和智,更搬出了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