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山村:小康之路全村一起走

厦视新闻 2020-07-25 20:06:35

2020-07-25 20:06:35

锄山村是翔安内厝镇唯一的高山村落,村庄依山而建,群岭连绵,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如今,锄山村将文化、景观与产业项目相结合,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无论是80岁高龄的退休教师,还是90后青年,大家一起奋斗,将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村,转变成了面貌一新的幸福村。

山花烂漫,在锄山村乡村党校,村民宋旭明正在为游客讲述锄山地下武装故事。

精神抖擞,娓娓道来,讲台上,宋旭明看不出已有80高龄。老人的忙碌生活是从这几年开始的,随着翔安乡村振兴建设的全面铺开,锄山村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搞起了乡村旅游,建起了乡村党校。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了既是政治教师又是先烈后代的宋旭明,希望他参与到村里红色旅游的建设中。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村民 宋旭明:锄山是我家,我的根在这里,回到这里刚好有这么一个机会,从公来讲,宣传老区文化以及对先烈的一种慰藉,以私来讲,这些先烈都是我本家族的人。

接受提议之后,宋旭明和大家共同编写了《锄山抗日革命史》的课程,向游客讲述了革命时期,锄山村诞生过的一支革命队伍,他们如何开展抗日斗争的往事。去年,锄山村和厦门国有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开发了两条户外拓展线路,并将历史遗址与红色课程相结合,将这里打造成党性教育的学习基地。宋旭明说,现在他每周都得讲好几堂课,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村民 宋旭明:很多人慕名而来,有的人都不止听两次、三次,以前这里是一个山区,连道路马路都没有,(现在)村路、路灯什么都有了,进行了污水改造,平改坡,整个环境焕然一新,因为这些设施的慢慢完善,也就吸引了外地游客来这里,旅游参观。

游客多了,建立民宿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早些年因为锄山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村里很多青年都选择外出打工,90后宋志明也不例外。家乡的点滴变化,让志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来村里的民宿上班。在这里,他学习如何接待服务,如何更好地讲解。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他发现,野菊花、小米蕉等农产品特别受游客喜爱,他就特别注意向游客展示村中的优质农产品。用心、细心让他慢慢地成为了金牌本地通。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村民 宋志明:客人喜欢我们这边的生活方式,有时候开心一点,还会来我们这里包饺子,收入(比以前)稳定,也多了。

在锄山,还有不少村民积极投入到产业融合发展中,有的通过荒坡地、山地流转,连片种植本土高优农作物,发展林下养殖蜜蜂、土鸡鸭等,有的村民结合“悠然锄山”定位,引入香草种植技术,发展生态旅游。2019年,锄山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万6千元。今年9月,进入锄山村的第二条道路就将开通,桃李园、亲水步道等景观提升项目、彩虹田园配套工程、乡土文化服务站,也都在规划建设中。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党支部书记 宋金铁:利用锄山现有的银鹰小学,作为乡村党校的配套,(改造成)宿舍和食堂,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