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乡村振兴资讯》报道厦门三产融合 小小火龙果增收大门道

央视网 2020-07-21 23:19:28

2020-07-21 23:19:28

央视《乡村振兴资讯》7月21报道厦门三产融合 小小火龙果增收大门道。报道如下:

夜色降临,厦门大宅村的农田里,两万盏LED灯同时点亮。将1400多亩火龙果田照得灯火通明,星星点点的火龙果田吸引了不少游客。不过,照亮火龙果田可不是为了招揽游客。这是当地果农为了,增产增收用上的“黑科技”。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大宅社区党委书记 陈锦芳:晚上开灯是补光增产的作用,还有会增加火龙果的品质跟口感。

原来夜晚补光催花后,火龙果的产果期,能从六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节,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每天五点,果农就开始在地里采摘火龙果,不少采购商直接蹲点在合作社门口。新鲜的果实还没分装分拣就已经被预定了。据统计,每天有超过10万斤火龙果,从大宅村销往全国各地。

火龙果采购商:3000斤左右,这边的比较早熟,所以先来这边采购。

在大宅村的育苗棚里,记者还见到了5000多株,果农自己培育的黄龙果、青火龙果等新品种。未来,不仅果实可以销售,苗木也将成为新的收入来源。据估算,今年大宅村火龙果收入将超过4500万元。不仅要让一亩地里产出更多的火龙果,厦门大宅村的火龙果基地,还从田间到农舍,创新火龙果产业,一颗火龙果在这里有了更高的附加价值。

总台央视记者 陈子淳:在村里我们发现,有很多像这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老厝,过去是村民自己的住处,而现在经过重新的装潢,也已经变身成了田间的家庭旅馆,还有餐厅。

厨师 蔡镇鸿:每天早上村民们新鲜采摘(火龙果花),送到我们这边来。白灼,加上秘制的酱料,还有火龙果馒头,火龙果沙拉,还有火龙果花炖老鸭,我们现在有火龙果12道村味。

游客:正常我们吃火龙果就是吃中间的肉,但是像刚刚吃的就是火龙果的叶子。就会觉得,一方面是比较有新意,确实也是出乎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一物多用,而且确实味道挺好吃的。

红砖老厝改造成家庭旅馆,农舍改造成了餐厅,田间小道也变成旅游步道,在引进了“国企+合作社+果农”的模式后,大宅村全新开发的田园风光,把更多游客留在村里,许多年轻人在家门口也找到了工作,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厦门香境旅游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清文:把大宅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的这些元素进行配置,做了一个样板出来,重点在于能够引领村民参与到这样一个开发模式当中来。未来能够在家乡自己致富,能够通过青年返乡,来参与到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中。

在新思路的带动下,过去只靠着采摘增加收入的果农,现在想法也多了起来。在村里的一个合作社展区,我们就看到了十多种的火龙果深加工产品,村民陈海云过去在副食品车间里工作,这几年,她把在工厂里学到的深加工技术,引入到火龙果上。

厦门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陈海云:通过我们合作社研发的二产,加工成火龙果酒、火龙果干片、火龙果茶,还有利用它的颜色添加到面点上面,通过二产把小果、裂果等外表不好看的果进行再利用,把它作为二产再加工出来,然后增加它的附加值,提高价格。

销售方式的多元化,也减轻了受到疫情影响的火龙果销售市场,凭借高产量、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大宅村今年预估火龙果副食品加工收入可以达到近200万元。

目前,在厦门翔安区还有12家像大寨村这样通过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的产品包括胡萝卜、马铃薯、葱蒜和白菜等。目前,翔安区预算投入107万元,用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至五月总产值已超过12亿元。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