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现场评论:大道小路连着幸福生活
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
贵州的路,可谓千姿百态:晴隆抗战公路,4公里内连拐24道弯﹔汕昆高速贵州段,凌空跨越马岭河大峡谷﹔赤水河旅游公路,山地自行车赛道与机动车道并肩……从贵阳到遵义再到毕节,笔者看到了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在当地人眼中,这些路也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
车行贵遵高速,山间雨势渐收,雾中峰峦隐约,村居零星散布,约140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间驶完。大客车司机孙大慰是家在遵义的贵阳人,从23岁开始开客运车,至今已有26年。据他介绍,“老路盘山,不堵车也要两三个小时。跑高速,逢山钻洞、遇水过桥,就一个半小时”。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来说,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很多人都有着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切身感受。
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赤水市黎明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种的漫山遍野的竹子无法运出大山,曾是全市最贫穷的山村之一。“以前一条泥石路,守着金山饿肚皮”。村支书王廷科带着乡亲拉项目、筹资金、定路线,10多年修成26条村组路。如今,楠竹做家具、杂竹造纸张,踏着脚下的路,摸着鼓鼓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黎明村山幽谷深、竹海郁郁、飞瀑流泻、云雾悠悠,生态资源丰富,依托赤水大瀑布,生态旅游也开了张。
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贵州虽然山地丘陵占比92.5%,但截至2019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并且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基础上建成近8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各式桥梁总数超过1.7万座。曾经交通闭塞,一座大山、一条大河足以隔断致富可能﹔如今路桥相连,能送各类产品出山,能引英才归巢,也能助产业发展、谋绿色赶超。可以说,贵州善于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虽然山水秀美,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欲求金山银山,必须守好绿水青山。贵州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生态保护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修路而言,本身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示范。遵义一位老交通人感慨说,修好一条路不容易,测定路线翻山越岭,工程实施如履薄冰,要修成通产路、便民路,还得框定环评、水保、占补,平衡好每一条生态红线,修成环保路、绿色路。的确,修路与致富一体,发展与生态融合,用生态公路扮靓生态风景,脱贫致富就能行稳致远。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