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春天还有多远?

厦视直播室 2020-06-28 20:04:19

2020-06-28 20:04:19

  上海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上海街头可以打到“无人驾驶”网约车

  电影里频繁出现的无人驾驶汽车,如今已在中国的城市的街道上悄然运行。27日,上海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在滴滴出行App上开放服务,用户在滴滴出行App上报名并通过审核后,可预约体验滴滴自动驾驶。

  东方卫视记者 应冠文: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体验一下,像我手中的滴滴已经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板块),点开要去哪,设置一个目的地,随后就可以立马呼叫自动驾驶车辆。

  很快,自动驾驶的网约车如约抵达。与普通车不同的是,上车后,记者就拿到了一份“告知书”。

  现场:它其实里面会有很多的风险告知、秩序告知,以及免责条款对吧?对,这也是政府要求的。

  虽然是自动驾驶车辆,但目前车内仍配备了两名安全员,一位负责危险情况下及时接管车辆,另一位则负责监测系统。而在乘客座位前方,还装有两块电子屏,实时显示车辆动态。

  安全员 曹师傅: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动驾驶状态。

  安全员介绍,在雷达、摄像头以及交互技术的助力下,无人驾驶车可实现与车、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外界的信息实时沟通。

  安全员 曹师傅:您可以看到前面树木有遮挡(信号灯),但是我们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倒计时60秒,这也是我们V2X设备将红绿灯的剩余时间和状态像wifi信号发送给了我们车辆。

  此外,这辆无人驾驶车还向记者展示了高难度的掉头、避让等功能。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博:这个区域现在有12条路线,到今年年底会开放更多的路线,在这些区域有固定的上下车点,只要起点、终点在上下车点,就可以体验到这个自动驾驶的服务。

  据介绍,在上路承接网约车服务之前,在位于嘉定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内,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历了4年多,从“小路考”到“大路考”的千锤百炼。而目前,上海已有包括上汽、宝马在内的20家车企获得了78张智能网联车测试牌照;在未来,开放道路测试区域还将进一步拓展。

  上海市嘉定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陆祖芳:现在的测试道路现状是53.6公里,下一步希望拓展到整个汽车城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体验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的用户,务必要在客户端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才可以预约体验,而上海市交通部门也将会持续审慎评估其安全性。

  新闻链接:全国多个城市加速迈入无人驾驶时代

  其实不止是在上海,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北京、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已制定相关规划,甚至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路试,全国多个城市加速迈入无人驾驶时代。

  6月23日,广州市首批20辆自动驾驶网约车在黄埔区、开发区中心区等地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广州网约车市场正式进入自动驾驶轨道。与人们对无人驾驶的一般认识不同,现阶段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尚未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无人驾驶车辆示范应用的第一阶段,每辆车将配备安全人员。以广州为例,此次广州投入运营的每辆自动驾驶网约车都将配备一名安全员,一般情况下安全员不会干涉车辆的自动驾驶,甚至全程不会与乘客进行任何交流。如遇突发情况,可随时切换为手动操作模式,以保障乘客乘车安全。

  在新基建成为新一轮政策风口的背景下,国内智能交通产业尤其是自动驾驶车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今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座城市正加速布局无人驾驶新赛道。

  据记者梳理,上海、北京、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均已制定无人驾驶的相关政策规划,部分项目已在落地阶段。例如,北京顺义区于去年9月编制完成了《顺义区车联网示范区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顺义区将规划1200亩无人驾驶封闭测试场,建设覆盖高速、桥梁、隧道等完备的道路体系,以及街道、标识、信号灯等丰富的城市模拟系统,共计150多种测试单元。

  就现有的运营模式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的实地运行一般要通过相关汽车公司与当地政府、出行平台等达成合作。然而,无人驾驶的产业化落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软件技术、硬件设施、政策环境、商业开发等一系列环节共同发力。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指出,目前多地开展了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还比较少,需要加快推动,相关交通法规和标准体系等都需要加快建立健全。

  【新闻观察: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春天还有多远?】

  无人驾驶技术前几年已经出现,但似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没有体验过。这次无人驾驶和网约车牵手,是否能拉近无人驾驶技术与老百姓的距离?

  无人驾驶技术近些年已经陆续投入使用,比如一些乘用车辆已经有无人驾驶模式,在有驾驶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达到行驶的车辆暂时被电脑接管继续行驶,这种模式相当于“半无人驾驶”。另外,一些园区内也已经开始运用无人驾驶技术,像我们厦门的一些港口,就已经投用无人驾驶接驳车来运输货物,这种是完全没有人员参与的,相当于“全无人驾驶”模式。虽然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逐渐多了起来,但老百姓的生活中似乎很难感受到无人驾驶这项技术,这次无人驾驶与网约车牵手,可以说是无人驾驶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网约车这种模式也是将无人驾驶的技术真正推送到了百姓的生活中,虽然现在无人驾驶网约车还处于一个测试阶段,但由于它社会属性更强,所以大家的期盼和疑问就有更多了。

  有哪些疑问?无人驾驶网约车距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安全吗”?这个安全不仅仅是乘坐人,对于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挑战,比如行人、其它行驶的车辆等等。当然我想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只要攻破技术壁垒,安全性都会提升。

  网约车可以说是近些年的新兴产物,这几年随着相关政策、法律方面的不断完善,网约车似乎刚步入正轨,但无人驾驶这个新产物又来了,这两个“新产物”相叠加产生的“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比如我们现有的道路交通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但无人驾驶是没有人的,车辆驾驶证要发给谁?车辆的主体责任人是谁?在无人驾驶网约车中有涉及到几大块比如:车辆硬件生产商、车辆软件生产商、网约车运营平台等等,由于车辆没有人员驾驶,如果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责任怎么认定,谁来承担?等等类似法律问题首先得有个完善的保障。

  另外,如今随着机动车的增加,不少城市的交通环境相对复杂,在城市当中投入无人驾驶网约车,无疑给城市交通治理又提出了一项挑战。同时,无人驾驶车辆属于密闭无人的空间,可能还会衍生出道德问题。所以无人驾驶网约车要真正步入老百姓的生活,我想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当我们可以预想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保障时,无人驾驶网约车才到了可以全面入市的时机。任何一个新兴产物进入市场,都需要完善的监管、保障、技术标准等等,当这张全面的保障网织成之后,一项产品才可以相对成熟。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