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历史记忆:蕴藏在地名里的厦港记忆

厦视新闻 2020-06-27 19:48:27

2020-06-27 19:48:27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与招牌,蕴含着独属于这里的历史记忆。在厦港历史风貌区,就有许多沿用了数百年的地名,它们见证厦港的变迁,也成为代代老厦港人向后辈讲述历史、传承记忆的鲜活载体。今天的《寻找城市历史记忆》,我们带您走进厦港的老街老巷,通过地名寻找厦港记忆。

  厦门渔业文史专家、厦港原住民 陈复授:太平殿前面,是整片厦港的市民广场,当时是厦港最大的市民广场,当时台湾有一些商行也在这边。

  今年已经80岁的陈复授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厦港人,从小跟随父辈在渔船上长大。在外孙张旸的陪伴下,他准备回沙坡尾避风坞找老邻居聊聊天、话话仙。穿行在厦港片区的老街巷里,对厦门渔业史颇有研究的陈复授,忍不住细细地讲起每一条街巷的历史,解释每一个地名的含义。

  厦门渔业文史专家、厦港原住民 陈复授:市仔街是厦港最早的街巷,太平桥就连靠着市仔街,它是整个厦港最早的商业中心、贸易中心,所以这条街道当时很繁华。

  陈复授说,厦港是厦门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渔港,所以在这个片区内,形成了包含太平桥在内的多条特色行业街,例如配料馆、料船头、打石市街、金新街等等,这些街巷的地名,大多都和当时的功能作用有关,也从侧面证明了厦港当时的繁荣。

  厦门渔业文史专家、厦港原住民 陈复授:厦门港有一句通行的话。“馆口船头通台湾 ”。因为当时两岸对渡,大部分运作都在配料馆和料船头,配料馆是台湾驻厦门的办事处,料船头是停靠通往台湾的船只的地方,所以名字就很形象。

  张旸不是第一次听外公讲述厦港的历史了,但他每一次都有“温故而知新”的体会,甚至对于一些地名的由来,他也解释得头头是道。

  厦港原住民 张旸:大中小埔头,我听我外公讲,他的意思就是说,埔头是指比较平缓的路面,早期那些渔民靠岸以后会到这上面做一些交易,然后生活居住,慢慢这样发展的过程。

  在耳濡目染之下,张旸从小就对厦港的历史拥有浓厚的兴趣,大二的时候,他还专门做过一个以厦港人文历史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报告。他说,了解厦港的前世今生,会让年轻人更加爱惜脚下的土地。

  厦港原住民 张旸:通过这些地名,可以看到厦港的前世今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更多去了解到家乡的一些历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厦港片区早已从海洋渔业生产港转型成为海洋文化创意港,而一些地名,也随着城市更新换代而消失了。陈复授说,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也寄托了许多原住民的乡愁。他会继续向后辈讲述厦港片区内街巷、地名背后的故事,让厦港记忆历久弥新。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