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保护非遗势在必行

厦视直播室 2020-06-13 21:09:42

2020-06-13 21:09: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民智慧的象征。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智慧,非遗正以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先带您去看看申遗成功后的鼓浪屿是如何进行文物建筑保护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

开展文物建筑修缮 鼓浪屿三落姑娘楼重现风华

三落姑娘楼是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在鼓浪屿观海园内记者看到,建筑外部的脚手架已经落下,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内地板、墙壁等修缮收尾工作。据介绍,三落姑娘楼建成于1867年,在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后,这座建筑的房屋结构、外墙风貌已严重受损。为了保护好这座文物建筑,2018年9月,鼓浪屿管委会启动了三落姑娘楼的整体修缮工作,在历经近两年时间的修缮后,这座文物建筑终于重现风华。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 蔡松荣:三落姑娘楼,目前为止已经落架,也基本上按照修缮的方案,落实了我们的工作要求。

为了更好地守护鼓浪屿文化遗产,去年,我市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鼓浪屿文物建筑修缮、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一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对鹿礁路99号别墅、自来水公司旧址、会审公堂等文物建筑开展修缮保护。

推动文化遗产活化 工艺美院旧校打造文旅生态圈

同时,鼓浪屿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充分发挥遗产地的文化资源优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旧校区,具有独特的艺术基因,是鼓浪屿宝贵的文化艺术资产。目前这里正在朝着打造文化企业、文化项目集合地的方向,进行改造提升,未来将打造成为一个以艺术为主题的国际化文旅生态圈。

鼓浪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魏盛发:工艺美院是我们鼓浪屿(大提升)的一个重头项目,我们打造一个平台,或者说是筑巢引凤的“巢”。我们把这个“巢”给它提升完以后,再引进一些比较好的“凤凰”,来带动鼓浪屿一个整体的提升。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开展提升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的相关工作,接下来,我市还将通过做好鼓浪屿核心价值研究、遗产地保护成果展示等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 蔡松荣:另外对核心价值的研究,也希望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档案资料,进入深入的研究,来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进我们鼓浪屿文化遗产地的保护跟传承。

鼓浪屿欧洲古董扇展 以扇为媒呈现中西文化魅力

今天,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还推出了一场欧洲古董扇精品展,以扇为媒,向大众呈现中国东方扇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魅力。

此次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推出的《尺素轻盈——欧洲古董扇》精品展,通过“欧风华丽”、“东风来仪”、“心‘材’别具”三个单元,集中展示了17到19世纪近80把不同材质和风格的欧洲古董扇珍品。观众可在展厅内近距离欣赏由象牙、母贝、玳瑁、蕾丝、羽毛、漆木等材料制成的扇子。像这把“染色雉羽扇”就是由雉鸡羽毛和玳瑁龟壳制作而成的,全世界只有两把,其中一把收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把则作为“镇展之宝”暂时存放在鼓浪屿向市民与观众展现。

本次展览自今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31日,除了展出精美展品,主办方还配套了一系列亲子体验以及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主题文创活动,邀请市民游客亲身参观体验,感受中西文化的扇间风华。

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启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今天,我市还在同安区文化馆启动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接下来还将陆续举办51场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举行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二辑)》和《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法规单行本授书仪式,前者是我市非遗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后者是我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现场还为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颁发牌匾证书,首次认定3名在厦台胞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台胞 卓圣翔:我今后会更加努力,我会多跟台湾这方面来联络,打通一条交流的路。

厦门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云分享网络直播活动,也在上午与大家见面。直播不仅向网友分享我市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保护成果,还首次设立“非遗购物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有机结合,探索文化传承新方式。

市文旅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 叶细致:文旅融合就是把非遗如何见人见物见精神,从文化层面转化到生活层面,想通过这种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爱好者来保护非遗项目,通过他们的体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更好。

【新闻观察】:保护非遗势在必行

对目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什么认识呢?

保护非遗势在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而且它往往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所以它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近几年,大家对非遗关注越来越高,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当时中韩两国的“端午节申遗”之争,可是说是大大激发了全民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视和保护。之后,我们不仅对自己的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但是,眼下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有些地方对申遗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前期在申遗过程中重视修缮和保护,但申遗成功后又有可能因为资金、城市发展等问题,没办法做到持续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支持。再比如受到社会物质生活的影响和外界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对非遗的认识也比较淡薄,缺乏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包括缺乏专业的非遗保护队伍,对现有的非遗利用不当等等,其实都是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完善机制培养队伍 适度开发非遗项目

首先我觉得要尽快完善非遗文化的管理机制,从挖掘到修缮、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管理机制要不断细化和完善;其次要重点培养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专业队伍,这其实一项特别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不仅要懂文化,更要懂保护;第三要可以考虑有引导的,适当的产业化,现在很多非遗要么面临无人开发,无人问津的境地,要不然就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这都是不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有方向的引导,有控制的开发,才能为非遗注入生机和活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