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台胞积极参与闽南“非遗”传承
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厦门首次针对在厦台胞开展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首次出现了台胞身影,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在厦台胞正投身到闽南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来。
拿出自己新创作的曲牌《英雄塚叠,用南音唱起了《长征,这是台胞卓圣翔创作的三十多个南音曲牌中的一个。卓圣翔长期在台湾、东南亚各地推广南音,近年来他将创作重心移到了厦门,目前已经创作了三十多个南音曲牌、一千多首南音曲子,而他新创作的南音《作曲概论 已经开展相关社科资金扶持的项目申报。
厦门市南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台胞 卓圣翔: 因为年纪大了,就由我来口述,由这位我的学生来编撰。
今年,厦门首次针对在厦台胞开展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得益于常年推广南音文化,卓圣翔成为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他一道入选的还有推广诗词闽南方言吟诵的蔡金安、推广厦金宋江阵的吴腾达。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闽南文化,《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鼓励着越来越多的在厦台胞参与到闽南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来。
厦门市翔安区欧厝“南音泥土计划”老师 台胞 罗纯祯:台湾的同胞毕竟是炎黄子孙,不管怎么样,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文化里面,这个传统文化像台湾的南音,也是存在很久,我觉得大家都有这个义务,必须要去保存这个传统的文化。
厦门割利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台胞 王绣兰:这边蛮温暖的,就像我的第二故乡,他们这边有这些活动,在我公司有空的时候,来参加一下,挺有意思的。
在厦门湖里区嘉福社区,来自台中的企业家王绣兰跟着市级非遗传承人林志萍学起了答嘴鼓。学习闽南文化,是台胞们多彩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也为他们融入新家园打开一扇门。
厦门市湖里区嘉福社区嘉福韵艺术团理事长 林志萍:我们嘉福社区的这些台湾同胞,看到我们都传承闽南文化非遗,有表演、说学逗唱,他们也感觉融入,感觉嘉福社区就是一家人,所以 我们也想融入这些台湾同胞,这些台湾元素,跟我们一起说学逗唱。
【竖屏】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如何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如何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生活相遇?相关内容请张慧带来梳理。
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 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 云游莫高”……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让它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