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 厦门经验(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厦视新闻 2020-05-29 19:13:18

2020-05-29 19:13:18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彼此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承,凭借这些优势,厦门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的第一线。《中国之治 厦门经验》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看厦门是如何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先行先试,努力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

  在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全新打造的两岸纸玩文化体验馆里,用环保再生纸拼装而成的龙舟、嘉庚建筑、阿里山小火车等,趣味十足、创意无限。未来,这里将成为两岸孩子交流学习的又一文创新场馆。

  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品牌运营中心副总监 严丽芳:他们可以自己拼出一辆火车或者拼出一座房子,(也可以)体验印刷怎么来的,纸张是怎么来的,文字是怎么出来的。

  作为大陆首个对台研学旅行基地,闽台研学基地探索出了独有的“1+N”研学模式,以研学总部大楼为大本营,串联整合集美13所高校、16个文旅景区、台青创基地等研学旅行资源,为两岸青少年搭建起“同吃同住同玩同学”的大平台。未来,这一平台还将继续“扩容”。

  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主任 王珺瑜:今年开工建设厦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准备把它作为我们研学营地,通过台湾的机构、台湾的团体,让它吸引更多台湾同胞来这里。同时我们也让在集美在厦门的台青创团队,参与到我们研学课程的研发,让他们从我们的平台获得一些成果。

  建设高品质交流平台,让两岸同胞的精神文化紧紧相“融”,是我市全力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系列惠台措施,也让在厦创业的台青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2017年,因为看好厦门优质的营商环境,来自台湾的官振群和大陆伙伴一起,在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创立了生物科技公司。短短三年时间,公司从最开始的6名员工,发展成为现在拥有超过40人的经营团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生产的自动化核酸提取仪供不应求,企业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破千万。官振群说,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厦门的扶持政策。在创业初期,他就拿到了厦门市对台湾高层次人才的资金补助和基地给予的项目启动资金。而之后的租金减免、购房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措施,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厦发展的信心。

  恺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官振群:在(项目)落地也好,或者营商环境也好,我认为(对台胞)是非常一视同仁的。厦门对于台商的友善是程度是很大的,包含我个人就受惠很多,甚至都已经在厦门买房子,也在这里扎根了,非常有家的感觉。

  厦门敞开胸怀欢迎台青,越来越多的台青也选择落户鹭岛。以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为例,目前中心正在孵化的台企超过80家,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台企4家、市级高新技术台企5家,厦门市“双百计划”台企7家。

  当前,我市正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2019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5条措施”、“惠台26条”实施细则等惠台政策;同时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新批台资项目超千个;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让台胞台企在企业注册、职业资格认证、居住、社保、就学等方面和大陆同胞享受到了同等待遇。

  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林奕田:(下一步)要在“新、实、融、通”这4个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努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厦金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方面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