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鑫的难题:人格权独立成编 强化隐私保护
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8日,我们的系列报道《小鑫的难题》,就跟你聊聊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相关规定。日常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碰到,骚扰电话中对方准确喊出了你的名字,打开APP时,首页置顶的内容就是你之前浏览过的同类产品。其实,这些现象都在表明,我们的个人隐私被侵犯了。
记者 肖鑫:这年头,稍不注意,个人信息就会泄露出去,这一天天的,骚扰电话、短信也太多了吧!究竟谁能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呢?
市民:最近会有接到一些,一些像什么股票,像这些金融类的这种。
市民:小朋友培训、房产。
市民:他问你要不要买房,要不要中介公司,还有你要不要什么贷款,还有孩子,好像他知道你有孩子一样,挺困扰的,觉得现在信息时代,感觉有时候有的隐私还真的被侵犯了。
本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20年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16款APP,其中知乎日报、当当、e代驾等应用在列。这些APP主要涉及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上架推广的APP有近400万款。其中,APP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情形时有发生。过去,民法总则确立了保护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精神,而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进一步强化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陈雪:这一次通过法律的规定之后,应该把所有的互联网的APP的层面,它对信息的收集的限度,乃至于如果一旦造成侵权的相应的赔偿,都纳入到了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体系,我相信未来结合我们民法典关于这一部分的规定,还会出相关的这些细则,用来进一步地约束我们互联网APP。
民法典指出,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自然人的隐私不仅包括自己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还包括私人生活的安宁。“私人生活安宁”首次被写入隐私权,不仅是文字上的完善,更延展充实了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范围。
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陈雪:都纳入到这样一个法律体系,而且用列举的方式,以前大家会觉得我很糊涂,我不知道哪一类的行为它是违法的,这一次充分地告诉你,一个是对我,被侵犯的人,你要知道你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保护,另外一个对于要实施这些行为的人,有一个基本的威慑,知道这一些的行为,是已经明确地纳入到法律。
记者 肖鑫:从总体上看,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个人隐私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相信今后,民法典将与《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一起,更加全面而有力地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权,让我们的生活能多一些安宁,少一些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