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年轻力量崛起!厦门“80后”漆画家斩获双奖

人民网 2020-05-13 17:45:47

2020-05-13 17:45:47

日前,第六届厦门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共有66件作品上榜。厦门文学艺术奖是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该市最高文艺奖项,旨在奖励弘扬特区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和为厦门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

数据显示,在66件获奖作品中,有11件作品的创作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年轻创作者的涌现反映出厦门市文艺人才梯队建设的成效,而以个人名义捧走本届厦门文学艺术奖2个奖项的画家张玉惠,是一位标准的80后创作者,任教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她,用两幅精美的漆画作品斩获了本届厦门文学艺术奖的特别荣誉奖和一等奖。

张玉惠制作漆画场景。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漆画既传承了中国数千年古老漆文化的工艺底蕴,又融合了当代绘画的审美理念和造型语言,从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架上绘画形式。大漆具有温润、华丽、婉约、含蓄、神秘、厚重和深邃等材质特征。

“与漆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从小喜欢画画。”张玉惠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决定参加研究生考试,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漆画。“漆画富有装饰性、高贵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从那时起,张玉惠便满怀激情和好奇心,开始了漆画的学习生涯。

制作漆画的工具品种繁多,工艺也极其繁琐。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漆画创作从基本材料的采割开始就是一趟慢节奏的旅程。由于材料的特殊性,漆画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幅作品要反复经历堆漆、起纹、罩漆、磨显等步骤后再推光,漆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才容易干透。而漆画的制作技法多样,如:髹涂、镶嵌、刻填、描绘、变涂等,因此漆画创作周期十分繁杂漫长。

张玉惠漆画作品《织情叙意》。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本届获奖的漆画作品《织情叙意》和《海路》都是张玉惠近几年来的佳作。在此之前,作品《织情叙意》已于2014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金牌奖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作品《海路》也于2017年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收藏。

漆画作品《织情叙意》表现的是闽南惠安人家妇女在户外织补渔网的情景。女人们一边织网一边论家常,有说有笑。虽然是织网,实则是暗喻一针一线编织美好生活的希望。层层交错的渔网仿佛人们的情感与大海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交融,穿梭其中的惠安女宛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洋溢着满满的收获喜悦。

“惠安女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张玉惠说,“以兼具实用和美学价值的服饰为例,斗笠用来遮挡阳光和雨水,头巾挡风防沙,短上衣和短袖口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利于在海滩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也适合赶小海,帮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的劳作方式。惠安女服饰是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既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也是勤劳智慧的产物,折射出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

张玉惠漆画作品《海路》。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作品《海路》则采用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漆画艺术形式语言,运用中国天然大漆特有的中国红、朱、金色彩渲染热烈喜庆的气氛,漆皱等技法,烘托和表现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泉州港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体现我国在文化交流、对外贸易的热情和包容。

张玉惠漆画作品《纹心雕龙》。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张玉惠漆画作品《盛世花开》。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漆画艺术从传统漆工艺中脱离出来后形成的独立画种,漆画的创作既要发扬工匠精神,又要兼顾绘画审美意识。

张玉惠认为,漆画创作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塑造时代精品。在材料方面,她始终坚持以传统大漆材料为主,充分发挥漆材料的特性,力求扬长避短;在技法方面,她采用多遍反复的罩磨呈现 “漆韵”,力求在偶然中实现必然的独特艺术效果;在题材内容方面,漆画创作尤其需要具有时代性的现实题材作品,来夯实漆画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基础。漆画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新、个性贯穿漆画创作的全过程。

张玉惠漆画作品《地标》。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张玉惠漆画作品《秋获》。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供图

“一幅作品通常需要花上几个月时间来完成,作品完成那刻的感动常常让我回想制作过程的艰辛和汗水。”张玉惠说,“在当代中国漆画的创作中,强调多元化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去塑造更多贴近人民生活、贴近时代的经典作品。我会继续努力,坚持用更好的作品来回馈人民群众。”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