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厦门共享单车3.0时代到来
共享单车管理新规:将纳入“门前三包”
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共享单车已逐渐融入市民生活,曾经困扰着城市的共享单车乱象,随着政府投入、企业共治逐步走向规范。如今,我市对共享单车管理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今年6月1日,我市新出台的《厦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新规里有什么亮点?又会为共享单车的治理提供哪些妙招呢?一起来关注。
将划严管区域 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下个月即将实施的《厦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明确,我市将对共享单车停放实行分区域管理,确定严管区域(路段)和其它区域(路段)。城管部门初步计划,将思明区和湖里区划定为严管区域。在严管区域,共享单车应当有序停放在电子围栏内。运营企业应通过电子围栏技术等手段规范用户停放行为,按照规定及时整理违规停放的车辆,及时回收故障、破损车辆。现在各共享单车运维企业正抓紧升级电子围栏技术和硬件设备,并完善用户申诉渠道,以引导用户规范停放。
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 熊剑:严管区域确定后,所有的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必须要停放在这12630个电子围栏里面,这才是正规的规范停放,其它地方停放的话可能会面临处罚,企业可能会收取一些调度费。
明确各方责任 共管共治
共享单车管理,并非一家之事,需要群策群力,共管共治。记者注意到,《办法》明确了管理责任及部门职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是共享单车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经营、服务、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查处共享单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辖区内开户银行监测运营企业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存款账户情况以及提供用户资金风险警示。资源规划、市政园林、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共享单车管理的相关工作。
共享单车将纳入“门前三包”
此外《管理办法》还将社会共治纳入了共享单车管理。规定沿街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门前三包”管理责任要求,劝阻管理责任范围内的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行为;对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应当进行整理,确保车辆摆放有序。最近莲前街道已经开始率先试点,在会展北片区的一些路段,城管部门设置了四十多处立式隔离护栏,施划了110处停车线,引导用户停放共享单车。各写字楼、商场的物业也积极参与,将共享单车停放纳入到门前三包的管理当中。
思明区城市管理局莲前执法中队中队长 周小敏:楼宇商场的物业,他们的物业管理人员,其实他们也是自愿来参与这个管理的,他们也只要出一点点人,大概每天高峰时段派了4到5个,物业管理人员来配合引导,甚至主动在自己的区域,也相应地施划了一些停车区域,让员工的车有位可停,不影响到市政道路的停车,形成了大家齐抓共管、群治群管的态势。
市城管执法局政策法规处 余艳霞:希望通过发挥多方的力量,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共享单车的发展,更好地服务我们厦门市民的出行需求,构建绿色低碳的出行交通模式。
新闻链接:1万多个电子围栏已上线 约束“任性”停车
上个月以来,我市已有1万多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位正式上线,同时纳入共享单车企业骑行系统管理,对用户违规随意停放行为进行约束。
“厦门版”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于今年4月份上线,首批上线电子围栏停车位10125个,覆盖岛内各个公共区域。截止到目前,我市严管区域的电子围栏停车位总计已达到12630个。按计划,今年8月,上线的电子围栏停车位将在1.4万个左右。
据了解,目前,我市三家共享单车企业收取调度费的标准是统一的。运行初期,考虑到用户需要适应,第一次不规范停车,企业暂不收费,之后会按次数叠加,第二次收取20元,第三次以上每次收取50元。如果之后再违规,用户会被三家企业同时列入“黑名单”限制骑行。
城管部门要求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建立便捷的申诉流程,市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企业的APP进行申诉。
另外,电子围栏上线之后,如何合理调度、快速转运停车位上的单车,方便用户停放,成为考验单车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岛内路段已按照片区包干给三家共享单车企业。由包干企业牵头,对路段上三家企业的共享单车进行统一规整。城管部门则会利用数字城管大数据平台,以及共享单车管理微信群等渠道,敦促企业加强日常巡查,及时调度转运共享单车。而企业的运维调度能力将被列为共享单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闻观察:厦门共享单车3.0时代到来
过去厦门也出台了不少管理共享单车的措施和手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这次的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现在共享单车对于厦门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1、2号线开通之后,共享单车也确实成为很多人解决回家上班最后一公里的好东西。但是回过头来看,厦门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也是经历过共享单车野蛮生长,仅仅岛内最高峰的时候就达到了45万辆,而厦门岛内常住人口才200多万,我们就把这个野蛮生长的时期叫做厦门共享单车1.0时期。到了2018年,厦门出台了实施方案,经过合理测算,确定了18年全市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是15万辆;也就是说厦门共享单车市场这块蛋糕,不再由企业盲目投放决定,政府划定合理大小,然后各家企业各凭本事,通过考核获得市场份额,你有能力做好,就让你提供更多服务,这个可以说是把厦门的共享单车带入了2.0时代,就是开始有序管理。在这个方案实施后不久,最终确定了三家企业的准入名额,淘汰掉了两家企业。进入2.0时代之后,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共享单车乱象好了很多,即便车辆总数少了,但是通过合理分配,车辆的使用率提升了,坏车的问题下降了,用户体验感是上升的。但是在2.0这个阶段里,依旧有些问题没能解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户的乱停乱放的问题,这次即将实施的《管理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其实是把厦门的共享单车管理拉入到了3.0时代,就是进一步明确职责、拉动更多社会力量对共享单车进行监管。
进入了3.0时代,和过去相比,最大的管理上的不同是什么?
过去更多的是在约束企业,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引导用户,特别是引导用户文明用车、有序停车。电子围栏技术其实是解决乱停乱放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在18年厦门对几家企业进行评分的时候,有没有电子围栏技术是所有项目里最高的。因为只有具备电子围栏技术,后续对用户的强制性的手段才能推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子围栏技术还并不是很成熟,实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偏差,导致扣费,所以在这种时候,当技术还在磨合的时候,还不能完全依靠技术来对用户进行强制约束。所以这次的《管理办法》里头还提到了把共享单车纳入门前三包,就是发动更多的人来监督共享单车停放,一方面对用户和企业进行约束,一方面也弥补了因为技术可能有的欠缺造成的“漏网之鱼”。当技术有约束、处罚有标准、社会有监督的时候,相信逐渐培养起每一个共享单车用户的良好用车习惯,应该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