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域进入赤潮高发期:部分海域出现赤潮

2020-04-25 11:32:15

2020-04-25 11:32:15

  近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赤潮监测预警信息,在莆田南日岛东岱附近海域及泉州惠安县大港湾附近海域发现细弱海链藻赤潮。经过连续几天的监测,目前,莆田海域的赤潮已经消亡,水色恢复正常,泉州海域的赤潮面积也大幅缩小。

  据养殖户介绍,他们在4月20日发现大港湾附近海域水体出现棕褐色,面积大约有4平方公里,随即通知当地海洋渔业部门,监测人员第一时间对海水进行取样、检测。 据了解,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蛎养殖,目前未受赤潮影响。

  泉州市惠安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郑水平:这次发生的优势藻种是细弱海链藻,这个是无毒的,发生的面积也不是很大,对我们海区养殖牡蛎 没有多大的影响。

  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介绍,赤潮主要是由藻类暴发引起的,赤潮发生时,一般多为干旱少雨的闷热天气,以及水温偏高、风力偏弱、潮流缓慢等环境。当海域水温在20℃至30℃时,容易暴发赤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的4到6月是福建海域赤潮的高发期。

  专家介绍,赤潮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而我省海域发生的赤潮,80%以上都是无毒的硅藻赤潮,它不会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等养殖生物死亡,但它在消亡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体里的氧气,在养殖密集的地方,容易造成养殖生物窒息死亡。目前,相关部门在赤潮重点高发区域已加密监测预警。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