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龙潭石刻、华侨博物院主楼…… 厦门又有18处文物列入保护名录!
【名单】
●厦门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业民烈士墓、中山公园纪念碑、华侨博物院主楼、集美学村海通楼、集美学村科学馆南楼、松山小学旧址、同民安关隘、禾山石佛塔、十二龙潭石刻、同安钟楼、五显第一溪桥、大华饭店旧址、大千旅社旧址、厦大大旅社旧址、同英布店旧址、兴亚院厦门联络部旧址、庆让堂
●厦门市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石浔总兵衙
华侨博物院主楼是嘉庚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华侨博物院 供图)
我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及保护范围日前公布,明确了18处保护对象。至此,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96处,涉台文物古迹数量达到89处。
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这18处保护对象时代跨度长、涵盖范围广。既有南宋石刻,也有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烈士墓。既囊括了革命文物、嘉庚建筑、见证近现代厦门繁华生活的饭店旅社,也有两岸同根的重要物证——涉台文物古迹。
石浔总兵衙
成为涉台文物古迹
此次公布的名单中,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有1处。从历史沿革看,这18处保护对象距今最久的是十二龙潭石刻。早在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出任同安县主簿时,就在此题写楷书“仙苑”二字。此外还有明代禾山石佛塔、明代五显第一溪桥、清朝同民安关隘等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此次公布名单中占多数,达13处。
从涵盖范围看,这18处公布对象中,革命文物有5处,分别是安业民烈士墓、松山小学旧址、厦大大旅社旧址、同安钟楼以及兴亚院厦门联络部旧址。革命文物的成规模入选,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嘉庚建筑也有3处,分别是华侨博物院主楼、集美学村海通楼和集美学村科学馆南楼。嘉庚建筑的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彰显着厦门的多元文化气质,是厦门独特的形象名片之一。同英布店旧址、大华饭店旧址、大千旅社旧址的入选,则是近现代厦门繁华生活的见证,是厦门人共同的记忆符号。
此次公布的涉台文物古迹,是位于同安区洪塘镇石浔村顶宫头里77号北侧的石浔总兵衙。厦门对涉台文物古迹的挖掘与保护,对增强两岸同胞认同感、密切两岸民众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严划保护范围
保护由点及面
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暨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可以看出我市对这18处文物古迹不仅保护点,更注重保护面,每处保护对象都设定了严格的保护范围。这个范围不限于文物本体,还包括其周边区域。
以石浔总兵衙为例,保护范围从前墙向前延伸10米,后墙、右墙、左墙各外延2米。位于大同路横竹路交叉口的同英布店旧址,保护范围更是南至大同路,西至横竹路,其余以建筑本体为界。
此次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及保护范围的公布,是市委、市政府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强化厦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链接】
厦大大旅社
见证日军投降
位于思明区思明西路62-64号的厦大大旅社旧址,见证过一段特殊历史。1945年抗战胜利,同年9月28日,侵厦日军在鼓浪屿举办签字投降仪式。10月3日,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严泽元与时任厦门市市长黄天爵由石码乘船抵厦,来到日本侵厦时改名“柏原旅社”的厦大大旅社,在这里接受日军投降,完成厦门市的接管。
十二龙潭石刻
有朱熹楷书题字
十二龙潭石刻“仙苑”二字,为朱熹题写。(同安区文旅局 供图)
十二龙潭石刻因瀑布将峡谷注成十二个水潭而得名,位于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北辰山十二龙潭附近。石刻共五处,其中一处是南宋时期朱熹出任同安县主簿后题写的楷书“仙苑”两字。此外还有明代楷书横题“瓶台霖雨”四字,其下还有竖刻草书七言诗二首,内容是颂扬明嘉靖年间同安知县谭维鼎为民祈雨的惠政。古代同安多旱,十二龙潭为历代官员举行祈雨活动的重要场所。清乾隆年间同安知县张荃率同僚至此祈雨时,也留题了行楷“膏泽下民”四字。
父子总兵
出自石浔总兵衙
石浔总兵衙位于同安区洪塘镇石浔村,原建筑为前、中、后三落大厝及左、右两列护厝,今保存前落及中落前的两侧榉头和北侧护厝的前半部。前落大厝门扇高大,为穿斗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吴大泼(1822年—1892年),字春波,名鸿源,为“石浔吴”四房第十四世,其身材高大,体格强壮,曾自行招兵擒匪,并协助清军攻陷台湾基隆,驱逐法夷,曾先后于清咸丰年任金门右营游击,同治年任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其子吴文良曾授南澳左营游击、南澳镇总兵。此大厝当地俗称“总兵衙”,为清代同治年任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的吴大泼或其儿子吴文良的故居。